荷蘭病(Dutch Disease)是什麼?

荷蘭病是一個經濟術語,指的是一國貨幣價值激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它主要與新發現或開採一種有價值的自然資源相關,這樣的發現對一國整體經濟可能帶來出人意料的後果。

要點摘要

  • 荷蘭病是一種描述當好消息(如發現大量油田儲備)對一國廣泛經濟產生損害的悖論的簡寫。
  • 它可能始於大量外國資金湧入以開採新發現的資源。
  • 症狀包括貨幣價值上漲導致出口下降以及就業機會流失到其他國家。

理解荷蘭病

荷蘭病顯示出以下兩個主要經濟影響:

  • 它降低了受影響國家製造商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
  • 它增加了進口量。

這些現象皆源於當地貨幣的增值。長期來看,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失業,因為製造業職位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國家。同時,非資源基礎的行業因資源基礎行業帶來的財富增加而遭受損害。

荷蘭病這一術語的起源

荷蘭病一詞由《經濟學人》雜誌於1977年創造,當時該刊物分析了荷蘭在1959年北海發現大量天然氣儲量後發生的危機。新發現的財富和大量石油出口導致荷蘭盾價值急劇上升,使得荷蘭所有非石油產品的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失業率從1.1%上升到5.1%,國內資本投資也下降了。

荷蘭病在經濟界廣泛使用成為一種簡便描述看似好消息如發現大量油田儲備對一國廣泛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悖論情況的術語。

荷蘭病的例子

在1970年代,荷蘭病襲擊了大不列顛,當時油價翻了四倍,使得在蘇格蘭海岸進行北海石油鑽探變得經濟上可行。到1970年代末,英國成為了凈出口國,而之前則是凈進口國。儘管英鎊價值猛增,但由於英國工人要求更高工資,英國其他出口變得無競爭力,該國經濟陷入衰退。

2014年,加拿大的經濟學家報告稱,與該國油砂開採有關的大量外國資本湧入可能導致貨幣高估,並降低製造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俄羅斯盧布因類似原因大幅升值。2016年,油價顯著下降,加元和盧布回落到較低水平,緩解了兩國對荷蘭病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