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官僚制(Bureaucracy)?

官僚制一詞是指具有多層次系統和流程的複雜組織。設置這些系統和流程會使決策過程變慢。它們旨在保持組織內的統一性和控制。

官僚制描述了政府和大規模組織(如企業)中常見的方法。官僚制對於實施該實體的規則和法規至關重要。

關鍵要點

  • 官僚制這個詞暗示著具有多層結構和程序的複雜結構。這些系統會使決策過程變慢。
  • 官僚制可以使系統變得正式和僵化,這在遵守安全程序時是必要的。
  • 官僚制這個詞經常被批評和被認為是負面的,因為它暗示程序比效率更重要。
  • 玻璃-斯蒂格爾法案是一個在美國有效官僚制的好例子。

官僚制如何運作

官僚過程容易受到批評,通常與冗餘、隨意和低效同義。人們經常在負面的語境中使用「官僚」、「官僚的」和「官僚制」等詞。例如,稱某人為官僚意味著他們是政府官員,而「官僚的」這個詞暗示程序比效率更重要。「官僚制」的一個常見用法是指使不可能的事情成為現實的能力。

但是,有一種更平衡的方式來看待官僚制。從結構上看,它源於通過封閉系統來領導組織的努力。這些系統旨在保持秩序,並且要正式和僵化。或許官僚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使用分層的程序來簡化或取代自主決策。

一名官僚對於組織及其運作方式做出了內隱的假設。其中一個假設是該實體不能依賴於一個開放的運作系統,因為其過於複雜或不確定而無法生存。相反,應該實施並遵循一個封閉且經過理性審查的系統。

在官僚制中,程序的正確性至關重要。

官僚制 vs. 治理 vs. 行政

官僚制不同於治理或行政。一些行政結構不是官僚的,許多官僚制也不是行政結構的一部分。那麼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在於每個系統的目標。

無論情況或目標如何,官僚制均確保程序的正確性。治理包括由組織實施的決策、分配做出這些決策的人員、提供監督、收集數據和報告績效結果的流程、程序和系統。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則是將組織資源引導至一個目標,例如創造利潤或提供服務。

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私營公司和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經常存在雙重官僚制。每當存在一個監管機構來對商業活動施加規則時,私營公司可能會設立官僚機構來避免違反這些規則。

官僚制無處不在。例如,一家石油公司可能會設立官僚機構,強制其員工在石油鑽井平臺上進行安全檢查。

對官僚制的批評

官僚結構往往是向後看的,識別過去運作良好的程序。這種向後看的觀點與那些偏好向前看的創業者和創新者產生了衝突,他們試圖識別可以改進流程的方法。

例如,逐步改進的敏捷流程,其特點是自我組織和負責任。隨著時間的推移,僵化的官僚制會降低運營效率,尤其是與沒有大型官僚機構的競爭對手相比。效率損失在官僚制還用來保護既有權力結構免受競爭的情況下最為顯著。

經典的官僚僵化和保護主義在美國政府中尤為明顯。例如,解僱表現不佳的員工很困難,因為有一個艱難的解僱程序。

官僚制的例子

官僚制的例子無處不在。工作場所、學校、政府,通常都有層次結構,根據技能或功勞(真實或感知到的)填補崗位。

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James L. Heskett 表示無論在政府還是私營企業中,官僚制都是有益的。文章將官僚制描述為關注決策權利而不是決策的實體,並指出「它們不是為了深思熟慮或思考而創建的。」根據文章回饋者的評論,「官僚制過於往往關心自身及擴大其領導者的權力和影響力。」

一些曾在政府機構工作過的文章回饋者為官僚制的角色辯護,並認識到改革官僚制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更大的自主權。另一則評論指出,美國政府的官僚制在創建《玻璃-斯蒂格爾法案》方面是有效的,該法案建立了分離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規定,以及通過新政創建的社會計劃。新政是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的一項舉措,許多社會計劃幫助美國從大蕭條中復甦。

官僚制的起源

官僚制的概念相當古老,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漢朝。但現代解釋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法國。

「官僚制」這個詞是一個混合詞,根源於法語和希臘語。它由法語中的「bureau」(意為辦公桌或辦公室)和希臘語中的「kratein」(意為統治)組成。這兩個詞加在一起大致意味著「從辦公桌或辦公室統治」。該詞首次在法國大革命後正式使用。隨後,這個詞和概念傳遍了世界各地。

19世紀的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是最早使用此詞並擴展其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從正面(理想化)的角度描述了官僚機構的概念,並認為理想的官僚機構應該既高效又理性。他認為官僚機構明確界定了相關個體的角色,有助於縮小行政目標的焦點。對韋伯來說,官僚制是資本主義的關鍵,因為它使組織即使在個體來來往往之間也能持續存在。

什麼是官僚?

官僚指的是某位官僚體製成員。這可以指某位政府官員或某位有權位的人,例如首席執行官或公司或其他組織的董事會成員。

官僚制的優點是什麼?

官僚制可以幫助組織平穩高效地運行。這使得大型組織可以簡化過程並使系統和程序有序化。管理變得更加容易,過程變得更不混亂。官僚制通常包括勞動分工,角色明確定義。它們還確保所有人都被平等對待,這意味著對任何一個實體都沒有偏見。例如,政府讓所有人填寫相同的(通常是繁瑣的)文件來申請諸如學生貸款等福利。

官僚制的缺點是什麼?

人們經常對官僚制持否定態度,認為它們重視程序勝過效率。許多人認為,在官僚制下,規則和文件會堆積如山。這通常被稱為人們和公司為了達到某些目標(如建立企業)而需要克服的繁文縟節。規則和法規有時難以導航,甚至可能對某些人(如富人)有利。

官僚制的最常見特徵有哪些?

官僚制的一些最常見特徵包括層次結構、規則和法規以及專業化。層次結構建立了權力等級,權力最大的在頂端,權力最小的個體在底端。規則和法規通常是正式的,指示如何進行過程和功能。專業化包括通過培訓使人們在結構下能夠正確地履行職責。

總結

官僚制無處不在,從我們工作的公司到統治我們世界國家的政府。它們旨在確保事情有效且按部就班地運行,即人們遵守規則,無論是在工作中進行健康和安全檢查、獲取建築項目的許可,還是獲取政府福利。

儘管它們應該幫助每個人都保持正軌,官僚制經常被批評為繁瑣和注重程序和政策而非效率。然而,無論您對它們的看法是積極還是消極,官僚制不會消失。實際上,它們是許多組織架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