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事前 (Ex-Ante)?

事前是指基於預測或預計的未來事件,而非具體結果。在拉丁文中,它的意思是指事件之前。事前可以用來描述特定證券或公司的潛在回報。

市場上進行的很多分析都是事前,這些分析專注於長期的現金流、收益和收入的影響。雖然這類事前關注公司的基本面,但它通常與資產價格有關。

關鍵要點

  • 事前是一種利用預測或預計來分析未來事件的財務分析形式。
  • 事前,拉丁文為「事件之前」,會考慮過去的績效。
  • 事前的反義詞是事後分析(Ex-Post),它是一種在事件發生後基於具體結果的分析形式。

預測

在金融領域,任何在市場參與者知道相關事實之前進行的預測或預報都是事前。金融專業人士進行的研究或分析通常被認為是事前。

他們在報告中提供的信息並非基於實際結果,因為事件尚未發生。預測通常基於公司或證券的歷史性能,可能包括:

  • 買方分析師經常使用基本因素來確定股票的目標價格,然後將預期結果與實際績效進行比較。
  • 收益預估涉及事前。他們考慮了公司各業務部門的預期績效,有時還包括個別產品的績效。這還涉及現金的使用模型,比如資本投資、股息和庫藏股。
  • 事前中的結果是不確定的,但作出預測設置了一個期望,可以與報告的實際結果進行比較。

事前的類型

投資者通常在總體上使用預期每股收益(EPS)分析。共識預估有助於設置公司收益的基線。通過基於它們顯著高於或低於同儕的預期,可以評估哪些分析師在覆蓋特定股票的分析師群體中最具預測性。

當一個併購廣泛預期但尚未發生時,分析師也可能提供預期預測。這類分析考慮了減少冗餘活動帶來的潛在成本節省,以及交叉銷售帶來的潛在收入協同效應。在併購後公司的基本績效相關有相當的不確定性。併購是初步事件,但事前對接下來的主要事件進行預測,比如合併後公司首次報告收益。

經常難以考慮每種形式的事前的所有變量。市場有時會表現得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考慮了許多基本變量的目標價格有時會因外力市場沖擊影響幾乎所有股票而未達預測。

事後分析 (Ex-Post)

事後分析是事前的反義詞。它的意思是「事件之後」,在事前事件過去後比較預期與實際結果。回顧事後的預測有助於未來的預測精煉。

分析師和投資者可以使用歷史回報來預測投資和公司的績效。因此,投資者或其他個人在未來可能遇到的任何風險可以使用基於投資的長期回報的統計測量來確定。

投資者、顧問和分析師可以使用事後分析來計算可能的最大損失範圍。這不包括未來的市場波動、異常情況或可能發生的其他意外事件。

優點和缺點

事前利用過去的績效,使投資者和公司能夠更好地為投資的每一可能結果做好準備,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使用歷史數據使投資者、分析師和公司更準備好作出重要的投資決策。

優點

  • 投資者和公司可以為每一可能的結果做好準備
  • 以過去表現為基礎
  • 幫助投資者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缺點

  • 不準確,因為它是基於預測而非實際結果
  • 未考慮意外事件或新聞

示例

假設公司ABC預期在某一日期報告收益。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將使用其過去和現在的經濟和財務數據來預測其每股收益(EPS)。他們可能會分析整體經濟環境,看看公司的業務運營成本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他們也可能使用過去的商業決策和收益聲明來推測公司的銷售數字。

什麼是預期利率 (Ex-Ante Interest Rate)?

預期利率指的是在實際利率顯示之前計算的實際利率。預期利率是貸款人和債券發行人為貸款和債券所公布的利率。預期利率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它不會進行通脹調整。

分析師如何在併購評估中使用事前?

專家將分解並比較雙方實體的收入流,並確定它們之間的兼容性。他們還可以使用預測來確定如果這種結合形成一個新公司,這次併購是否會帶來節省,並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什麼是預期投資 (Ex-Ante Investment)?

預期投資通常指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的計劃投資和預期的投資支出。事後投資則指的是該期間內的實際投資。

總結

投資者和公司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做出重要的投資決策。最常見的方法之一是進行或審查事前。這種研究通過考慮歷史回報和績效來進行預測。這在收益報告和其他重大事件(如併購)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