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衝擊(Economic Shock)?

經濟衝擊指的是對基本宏觀經濟變數或關係的任何變化,這些變化對宏觀經濟結果和經濟表現指標(如失業、消費和通貨膨脹)有重大影響。衝擊通常是不可預測的,通常是被認為超出正常經濟交易範圍的事件所引起的。

經濟衝擊對經濟有廣泛且持久的影響,根據真實商業周期理論(RBC),被認為是經濟衰退和經濟周期的根本原因。

關鍵要點

  • 經濟衝擊是隨機、不可預測的事件,對經濟有廣泛影響,並由經濟模型範圍之外的因素引起。
  • 經濟衝擊可以按其來源的經濟部門或主要影響供應或需求的範疇來分類。
  • 由於市場是互相關聯的,衝擊的影響可以遍及多個市場,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無論是好還是壞。

理解經濟衝擊

經濟衝擊可以根據其主要影響經濟的供應或需求方面來分類。它們也可以根據其在特定經濟部門內的來源或對特定經濟部門的影響來分類。最後,根據衝擊是源自實際經濟活動的變化還是金融變數的名義值變化,可以將其視為實際衝擊或名義衝擊。

由於市場和行業在經濟中是相互連接的,對任何經濟部門的供應或需求方面的大衝擊都可以產生深遠的宏觀經濟影響。經濟衝擊可以是積極的(有益的)或消極的(有害的),但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普通人更關注消極衝擊。

經濟衝擊的類型

供應衝擊

供應衝擊是指使得全經濟的生產變得更加困難、更昂貴或對某些行業來說不可行的事件。重要商品(如石油)價格上升可能導致燃料價格飛漲,增加商業用途的成本。

自然災害或天氣事件(如颶風、洪水或大地震)可以引發供應衝擊,戰爭或重大恐怖主義事件等人為事件也可以引發供應衝擊。經濟學家有時將大多數供應方衝擊稱為「技術衝擊」。

需求衝擊

當私人支出模式突然且顯著變化時,就會發生需求衝擊,這種變化可以體現在消費支出或企業的投資支出上。主要出口市場經濟衰退可能對商業投資,尤其是出口行業造成負面衝擊。

股票或房價崩盤可以導致負面需求衝擊,因為家庭對財富損失的反應是大幅削減消費支出。需求價格無彈性的消費商品(如食品和能源)的供應衝擊也可能通過減少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來導致需求衝擊。經濟學家有時將需求方衝擊稱為「非技術衝擊」。

金融衝擊

金融衝擊是指源自經濟金融部門的衝擊。由於現代經濟嚴重依賴於流動資金和信貸來資助正常運營和工資支付,金融衝擊可以影響經濟中的每一個行業。

股票市場崩盤、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危機、貨幣政策的不可預測變化或貨幣的快速貶值都是金融衝擊的例子。金融衝擊是名義衝擊的主要形式,儘管其影響顯然可以對實際經濟活動產生嚴重的影響。

政策衝擊

政策衝擊是指政府政策的變化對經濟造成的重大影響。政策衝擊的經濟影響甚至可能是政府行動的目標。它可能是預期的副作用或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

財政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有意識的經濟需求衝擊,正面或負面,旨在隨時間推移平滑總需求。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的設定可能對國內行業造成正面衝擊,但對國內消費者造成負面衝擊。甚至潛在的政策變化或對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有時也可能在實際政策變化前或沒有實際政策變化的情況下造成經濟衝擊。

技術衝擊

技術衝擊是由影響生產力的技術發展引起的。電腦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引入及其對許多職業生產力的提升就是積極技術衝擊的例子。

經濟學家經常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使用技術這個術語,因此許多上述經濟衝擊的例子(如能源價格上升)也會歸入技術衝擊類別。然而,人們也經常將特定源於技術部門的衝擊稱為技術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