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廣義貨幣?

廣義貨幣是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中流通貨幣數量的指標。它被定義為計算某一國家貨幣供應量的最全面方法,包括狹義貨幣和其他可以容易轉換成現金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資產。

關鍵要點

  1. 廣義貨幣是衡量經濟體貨幣供應量的最靈活方法,考慮了現金和其他容易轉換成貨幣的資產
  2. 計算貨幣供應量的公式因國家而異,因此廣義貨幣的定義需明確避免誤解。
  3. 央行通常會關注廣義貨幣的增長以預測通貨膨脹。

理解廣義貨幣

因為現金可以交換多種類型的金融工具,對經濟學家來說,定義經濟中流通的貨幣數量並非簡單的任務。貨幣供應量有不同的衡量方式。經濟學家用大寫字母「M」加上一個數字來表示他們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衡量方法。

計算貨幣供應量的公式因國家而異。廣義貨幣是最廣泛的衡量標準,包括狹義貨幣(如現金和可支票存款)以及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如存單、外幣、貨幣市場賬戶、可出售證券、國庫券及其他可輕易轉換成現金的資產(但不包括公司股票)。

廣義貨幣的例子

在美國,最常見的貨幣供應量衡量標準是M1和M2。2006年3月,美聯儲停止發布M3統計數據。

這些衡量標準根據所包含賬戶的流動性而有所不同。M0通常只包括最具流動性的工具,如流通中的硬幣和紙幣。另一端的M3則被分類為最廣泛的貨幣衡量標準。

不同國家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定義他們的貨幣衡量標準。在學術環境中,為避免誤解,通常使用廣義貨幣這個術語。在大多數情況下,廣義貨幣意味著與M3相同,而M0和M1通常指狹義貨幣。

美聯儲追蹤M1和M2貨幣供應量。M1被定義為流通在公眾手中的貨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M2則包括M1再加上儲蓄賬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和小於10萬美元的定期存款。

廣義貨幣的好處

擴大總流通貨幣的範圍有多種好處。最重要的是,它有助於決策者更好地理解潛在的通貨膨脹趨勢。央行經常同時考慮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來設定貨幣政策。

經濟學家發現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和利率之間有密切的聯繫。當目標是刺激經濟時,像美聯儲這樣的央行會使用較低的利率來增加貨幣供應量。相反,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利率會被提高,貨幣供應量減少,從而導致價格降低。

簡單來說,如果有更多的貨幣可用,經濟往往會加速,因為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更為通暢。如果系統中的貨幣較少,經濟則會放緩,價格可能會下降或停滯。在這種情況下,廣義貨幣是央行用來判斷是否需要幹預經濟的一種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