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市場失衡(Disequilibrium)?

市場失衡是當內部和/或外部力量阻止市場達到平衡或導致市場失去平衡的情況。這可以是變量因素變化的短期副產品,或是長期結構性失衡的結果。市場失衡也用來描述一國國際收支中的赤字或盈餘。

關鍵要點

  • 市場失衡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使市場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市場進入供需錯配的狀態。
  • 市場失衡的原因多種多樣,從政府干預到勞動市場效率低下,再到供應商或經銷商的單方面行動。
  • 市場失衡通常通過市場進入新的平衡狀態來解決。
  • 比如,當商品價格過高,人們會被激勵去生產更多商品,增加供應以滿足需求並使價格回到平衡狀態。
  • 例子可以包括像閃崩這樣的短期情況,或像經濟衰退和大蕭條這樣的長期事件。

理解市場失衡

有時某些力量會引起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供應的商品比例和需求的商品比例會失去平衡,市場就處於失衡狀態。這一理論最初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

許多現代經濟學家認為使用「普遍失衡」這個術語來描述市場狀態更為合適,因為市場越來越多地受到多變因素的影響,真正的平衡更多是一種概念。

在平衡狀態下運行的市場被認為是有效率的,因為其供應量等於需求量,且價格穩定。在平衡市場中,商品或服務不會出現過多或短缺的情況。因此,平衡狀態是指市場供需相互平衡,價格穩定。

一般來說,供應過剩會使價格下降,導致需求量增加;而供應不足或短缺會使價格上升,導致需求量減少。供需的平衡效應最終會導致市場進入平衡狀態。失衡發生在供應、需求和/或價格調整不按理論預期進行時。

市場力量通常會將失衡狀態恢復到平衡。這是因為人們會從購買低估價資產和賣出高估價資產中獲利,從而通過套利使供需恢復平衡。

市場失衡的實際運作

以下是一個假設的圖表,顯示小麥市場的供需情況。從圖表可以看出,價格Pe是激勵農民(或供應商)和消費者進行交易的唯一價格。在Pe價格,供需平衡。

在我們的小麥市場圖表中,如果價格上升到P2,供應商會願意從倉庫中提供更多小麥出售,因為較高的價格會覆蓋其生產成本並帶來更高的利潤。然而,由於市場上的價格較高,消費者可能會減少購買小麥的數量。當這種不平衡發生時,供應量會大於需求量,會出現供應過剩,導致市場失衡。

圖表中的過剩量由Q2與Q1之間的差異表示,其中Q2是供應量而Q1是需求量。由於供應過剩,供應商會快速出售小麥以避免變質,並會降低銷售價格。經濟理論建議,在自由市場中,如果市場不受幹預,小麥的市場價格最終會跌至Pe。

如果小麥的市場價格是P1,在這個價格,消費者會願意以較低價格購買更多小麥(Q2),而供應商會因價格低於平衡價格,提供較少數量的小麥(Q1),因為價格可能不足以覆蓋其邊際生產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當Pe降到P1時,會出現小麥短缺,因為需求量大於供應量。由於資源分配效率低下,市場被視為處於失衡狀態。在自由市場中,隨著商品稀缺性迫使價格上升,預計價格會升至平衡價格。

市場失衡的原因

市場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失衡發生在供應商在一段時間內對商品或服務設定固定價格時。在被稱為「價格粘性」的期間,如果市場對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量增加,會出現供應短缺。

另一個市場失衡的原因是政府干預。如果政府為某種商品或服務設定了最低價格或最高價格,市場可能會變得無效,因為供應量與需求量不成比例。例如,如果政府設定租金上限,房東可能不願將額外的房產租給租戶,因為租金短缺會導致住房需求過剩。

從經濟角度來看,失衡可以發生在勞動市場。當政府設定了最低工資,即僱主可以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下限時,勞動市場會出現失衡。如果規定的價格下限高於勞動均衡價格,經濟中會出現勞動供應過剩。

當一國的經常賬戶出現赤字或盈餘,其國際收支(BOP)即被視為失衡。一國的國際收支是記錄在一定時期內與其他國家進行的所有交易的記錄。其商品進出口記錄在經常賬戶部分。當經常賬戶顯示出進口大於出口,會引起失衡。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有著巨額的經常賬戶赤字。同樣,當出口大於進口,形成經常賬戶盈餘時,會引起失衡。中國、德國和日本有著巨額的經常賬戶盈餘。

當國內儲蓄和國內投資之間失衡時,會出現國際收支失衡。如果國內投資高於國內儲蓄,經常賬戶將出現赤字,因為過剩投資會由外國資本融資。此外,當國際貿易協議影響進出口活動的水平時,國際收支失衡會出現。

此外,當一國貨幣重新估值或貶值時,匯率的變化會導致失衡。其他可能導致失衡的因素包括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外匯儲備的變化、人口增長和政治不穩定。

如何解決市場失衡?

市場失衡是供需市場力量不匹配的結果。通常通過市場力量或政府干預來解決不匹配情況。

在上文提到的勞動市場缺口例子中,過剩的勞動供應情況可以通過政策提案來解決,這些政策針對失業工人或通過投資培訓工人使其適應新工作。在市場內部,製造或供應鏈或技術創新可以幫助解決供需不均的問題。

例如,假設某公司的產品需求因其高昂的價格而下降。該公司可以通過創新其製造或供應鏈工藝來降低產品價格,從而重獲市場份額。然而,新的平衡可能是在市場上以較低價格供應更多產品的情況。

實際案例

市場失衡可以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中迅速發生,或可以是某些市場的系統特徵。一個前者的例子是閃崩,這是一個市場失衡的例子,包括大量的連續賣單清空所有投標,導致價格急劇下降,在算法交易系統檢測到拋售並引入新的自動賣單後情況變得更糟。

第一次顯著的閃崩發生在2010年5月6日下午2:30之後,當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不到10分鐘內下跌了超過1000點,創造了當時的歷史最大跌幅。在不到一小時內,道瓊指數損失了近9%的價值。超過一萬億美元的股本蒸發了,但市場在當天結束時恢復了70%。

最初報告聲稱崩盤是由於交易員誤輸入訂單,但後來證明是錯誤的,崩盤的原因歸咎於一名英國期貨交易員,後來該交易員承認罪名是嘗試通過快速買賣數百份E-mini S&P期貨合同「欺騙市場」。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報告,2010年閃崩是由單一大額E-mini S&P期貨合同的賣單觸發的,這造成了不穩定的失衡狀態。

市場失衡常見問題解答

市場失衡發生時會怎樣?

當市場平衡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失控時,價格可能變得過度低迷或過高,這會對市場和廣泛經濟產生負面的實際影響。市場行為者將被激勵去嘗試恢復平衡,通過購買和出價低估商品或證券來平衡,以及賣出或生產更多高估價商品。

造成市場失衡的原因是什麼?

市場失衡通常由供應與需求之間失衡所引起。有時失衡會從一個市場蔓延到另一個市場——例如,如果沒有足夠的運輸公司或資源來國際運輸咖啡,那麼某些地區的咖啡供應可能會減少,影響咖啡市場的平衡。經濟學家認為,由於立法和公共政策如何保護人們及其工作或補償他們的勞動,許多勞動市場處於失衡狀態。

如何防止市場失衡?

消除市場摩擦、貿易壁壘、某些法規以及改進市場效率和信息傳播,有助於保持市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