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能源危機是什麼?

1979年能源危機,是70年代兩次石油價格衝擊中的第二次,導致了對潛在汽油短缺的廣泛恐慌,並且原油和精煉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雖然石油產量僅下降了7%或更少,但短期供應中斷導致價格飆升、搶購浪潮和加油站排長龍的現象。

關鍵要點

  • 1979年的能源危機是70年代兩次石油價格衝擊之一——另一次是在1973年。
  • 價格上漲和對供應的擔憂導致汽油市場出現搶購現象。
  • 原油價格在12個月內幾乎翻倍,達到每桶近40美元。
  • 1979年的能源危機促使小型、更節能的車輛得以發展。
  • OPEC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公用事業公司轉向替代能源。

了解1979年能源危機

1979年能源危機發生在伊朗革命之後,該革命始於1978年初,並於1979年初結束,伊朗君主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推翻。伊朗這個主要石油出口國的動盪,導致全球原油供應顯著下降,引發了嚴重的短缺和搶購潮——在12個月內,這種廣泛使用的資源的價格幾乎翻了一倍,達到每桶39.50美元。

1979年春季和初夏,全球汽油和柴油燃料供應的短期中斷尤為嚴重。幾個州對汽油進行了配給,包括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和新澤西州。在這些人口眾多的州,消費者只能在每隔一天購買汽油,這取決於他們車牌號碼的最後一位數字是偶數還是奇數。

汽油短缺還引發了對1979-1980年冬季取暖油可能短缺的擔憂。這一前景對新英格蘭地區尤為令人擔憂,該地區對家庭取暖油的需求最高。

特殊考量

僅僅將危機歸咎於沙阿的倒台是不正確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比其他歐洲發達國家遭受了更嚴重的危機痛苦,這些國家也依賴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的石油。部分原因與美國的財政政策決策有關。

美國財政政策也是罪魁禍首

1979年初,美國政府對油價進行了管制。監管機構命令煉油廠在危機初期限制汽油供應以建立庫存,直接導致了加油站價格上漲。

另一個因素是能源部(DOE)決定讓少數大型美國煉油廠向無法找到現成石油供應的小型煉油廠出售原油後,造成了意外的供應限制。由於小型煉油廠的生產能力有限,這一決定進一步延遲了汽油供應。

導致危機的貨幣政策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不願過快提高目標利率,這一猶豫導致了十年末通貨膨脹的上升。通脹的飆升伴隨著能源和一系列其他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

1979年能源危機的好處

在危機期間,政客們積極鼓勵消費者節約能源並限制不必要的旅行。隨後的幾年裡,1979年的危機促使美國出售了更多緊湊型和小型車輛。這些小型車輛具有較小的引擎並提供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此外,危機促使全球的公用事業公司尋求原油發電機的替代品,包括核電廠,並促使各國政府在其他燃料來源的研究和開發(R&D)上投入數十億美元。

綜合這些努力,全球日常石油消費量在危機後的六年內下降。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全球市場份額從1979年的50%下降到1985年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