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管理是什麼?

主動管理這個詞表示一位投資者、一位專業資金管理人員或一個專業團隊正在跟蹤投資組合的績效,並對其中的資產做出買入、持有和賣出的決定。任何投資經理的目標都是在超越指定基準的同時,實現一個或多個其他目標,如管理風險、限制稅務後果或遵守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標準進行投資。主動管理者與其他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如何實現這些目標,例如,主動管理者可能依賴投資分析、研究和預測,這些預測可以包括定量工具,還包括他們自己的判斷和經驗在決定應該買入和賣出的資產。其方法可能是嚴格的算法、自行裁量的,或介於兩者之間。

與被動管理的對比

與此相對,比較管理有時也被稱為指數化,遵循簡單的規則,試圖通過複制指數或其他基準來跟蹤它。那些提倡被動管理的人認為,通過購買與特定市場指數或指數相似的資產可以實現最佳結果。他們的主張是,被動管理消除了人為偏見的缺陷,這導致了更好的績效。然而,比較主動和被動管理的研究只使這場爭論更加活躍,關於這兩種方法各自優點的爭論並沒有停息。

主要要點

  1. 主動管理涉及對投資組合中的持有資產進行買入和賣出的決策。
  2. 被動管理是一種策略,旨在等同於指數的回報。
  3. 主動管理尋求超越整體市場表現的回報,以管理風險、增加收入或實現其他投資者目標,例如實施可持續投資方法。

理解主動管理

相信主動管理的投資者不支持強效市場假說 (EMH) 的強形式,該假說認為在長期內不可能超越市場,因為所有公開信息已經被納入股票價格。那些支持這種形式的EMH的人堅稱,花費時間買賣股票以利用其頻繁波動的股票選擇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比購買用來跟蹤更廣泛市場表現的主要指數組成部分的投資者做得更差。但這種觀點將投資目標縮小到單一方面。主動管理者會辯稱,如果投資者關心的不僅僅是跟蹤或稍微超越市場指數,那麼主動管理方法可能更適合這項任務。

主動管理的成功衡量

主動管理者通過衡量他們的投資組合超過(或不及)可比無管理的指數、行業或市場部門的績效來衡量自己的成功。例如,富達藍籌成長基金使用羅素1000成長指數作為基準。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五年中,富達基金回報率為17.35%,而羅素1000成長指數上升了15.89%。因此,就主動份額而言,富達基金在這五年期間超過其基準1.46%。主動管理者還會評估投資組合風險,以及他們在實現其他投資目標方面的成功。對許多退休年限較短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

主動管理的策略

主動管理者相信,通過一些旨在識別以低於價值的價格交易的股票的策略,可以從股票市場中獲利。其策略可能包括研究基本的、定量的和技術性的指示的混合,以確定股票選擇。他們還可能採用與其基金目標保持一致的資產配置策略。許多投資公司和基金贊助商認為,有可能超越市場,並僱用專業投資管理者來管理公司共同基金。他們可能將此視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市場空前創新的一種方式。

主動管理的缺點

積極管理的基金通常具有更高的費用,並且在稅務效率方面不如被動管理的基金。投資者為專門從事積極投資的投資顧問的持續努力和高於整個市場的潛在回報支付費用。沒有共識認為哪種策略會產生更好的結果: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考慮主動管理的投資者應仔細查看經理的實際回報(扣除費用後)。

主動管理的優點

投資者在積極管理的基金中僱用了基金經理的專業知識、經驗和判斷力。一個管理汽車行業基金的主動經理可能在該領域有廣泛的經驗,並可能投資於經理認為被低估的一組選定的與汽車相關的股票。 主動基金經理有更多的靈活性。 在選擇過程中比指數基金有更多的自由,指數基金必須儘可能密切匹配指數中投資的選擇和權重。 積極管理的基金允許在稅務管理中受益。 買賣中的靈活性允許管理者用贏家來抵消失敗者。

風險管理

主動基金經理可以更靈活地管理風險。一個全球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可能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英國銀行。該基金在2016年脫歐投票後可能大幅下跌。而一個積極管理的全球銀行基金則可能會因風險增加而減少對英國銀行的敞口。積極的管理者還可以通過使用各種對沖策略來減輕風險,例如空頭賣出和使用衍生品。

主動管理績效

關於主動管理者的績效存在很多爭議。他們的成功或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引用的數據的矛盾性。在截至2021年的10年中,投資於國內小型成長股票的主動管理者最有可能超過指數。一項研究顯示,該類主動管理者中有88%在扣除費用前超過了其基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