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用評等(credit rating)?

信用評等是一種對公司或政府償還債務能力的獨立評估,無論是一般情況還是針對特定的金融義務。信用評分是根據個人獲取和償還債務的個人歷史來分配的,貸方在考慮貸款給消費者時會查看這些評分。

信用評等由幾家公司發行,包括S&P Global、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 Ratings)。投資者使用信用評等來了解購買這些實體發行的債券或其他債務工具的風險。

主要要點

  • 信用評等是對公司或政府償還投資者貸款或其他債務工具利息能力的評估。
  • 信用評等基本上表示發行人因破產而違約的可能性。
  • 信用評等以字母等級表示,從頂級的AAA到最低的C或D不等。
  • 三大信用評等機構是惠譽(Fitch Ratings)、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和標普全球評等(S&P Global Ratings)。

理解信用評等

信用評等是對借款給企業或其他實體(包括國家和州政府及其政府機構)的風險水平的估計。

高信用評等表明,根據評等機構的意見,債券發行人可能會毫不困難地償還其債務。低信用評等則表明其可能在償還過程中遇到困難。最低評等表示借款人財務狀況非常糟糕。

債券在發行之前會接受信用評等,所支付的利息基於他們所獲得的信用評等。評等較低的公司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率以彌補投資風險。

投資者和貸方使用信用評等來決定是否與評等實體進行交易,以及他們希望獲得多少利息以補償所涉及的風險。

信用評等機構

全球信用評等行業高度集中,三家機構控制了大部分市場:穆迪、標普全球和惠譽。這三家機構都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的全國認可統計評級機構(NRSROs)。

惠譽(Fitch Ratings)

約翰·諾爾斯·惠譽於1913年創立惠譽出版公司,通過《惠譽股票和債券手冊》和《惠譽債券書》為投資行業提供金融統計數據。1924年,惠譽引入了從AAA到D的評級系統。

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約翰·穆迪於1900年首次出版了《穆迪工業和雜項證券手冊》,該手冊提供了關於多個行業公司股票和債券的基本統計數據和一般信息,但沒有對其進行評級。1909年,穆迪開始出版《穆迪鐵路投資分析》,並首次對許多鐵路公司證券進行評級。五年後,穆迪開始為公共事業和其他行業提供類似的評級。

標普全球(S&P Global)

標普全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60年,當時亨利·瓦納姆·普爾出版了《美國鐵路和運河歷史》,為投資者提供了鐵路行業的數據。近半個世紀後,即1906年,盧瑟·李·布雷克成立了標準統計局,提供其他行業公司的類似數據。1916年,普爾出版公司首次發行信用評級,標準統計隨後於1922年跟進。兩家公司於1941年合併成立標準普爾公司。

信用評等的重要性

信用評等對潛在的投資者和被評等實體都很重要。高評級可以使公司或政府以可負擔的利率獲得所需的資金,而低評級可能意味著借款人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率,甚至可能無法獲得資金。

這些實體通常會請求對其或其發行的證券進行評級,並支付評級機構的費用。

信用評等的等級

儘管每個評級機構使用的評級標準略有不同,但它們都是以字母等級表示的。一般來說,AAA是最高的信用評級,而C或D是最低的。

標普全球(S&P Global) 穆迪(Moody’s) 惠譽(Fitch Ratings)
AAA Aaa AAA
AA Aa AA
A A A
BBB Baa BBB
BB Ba BB
B B B
CCC Caa CCC
CC Ca CC
C C C
D RD
D

在每個字母評級中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標普在CCC和AA之間的評級中添加了+或-,表示稍高或稍低的信用程度。對於穆迪,則是添加1到3之間的數字:Baa2評級比Baa3稍好,比Baa1稍差。

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將其評級分為兩大類,根據其評估的風險水平而定。對於標普全球來說,BBB及以上的評級被認為是投資級別,而BB及以下的評級則被認為是投機級別。對於穆迪,Baa3及以上是投資級別,而Ba1及以下是非投資級別。對於惠譽,BBB及以上是投資級別,而BB及以下是投機級別。

信用評等的影響因素

信用評級機構在形成其意見時會考慮廣泛的因素,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公式。一般來說,主要影響信用評級的因素包括:

  • 實體的付款歷史,包括任何錯過的付款或過去的違約
  • 它目前欠的金額和所持有的債務類型
  • 當前的現金流和收入
  • 整體市場或經濟前景
  • 任何可能妨礙及時償還債務的特殊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評級涉及評級機構的某些判斷,並且可能會發生變化。即使是有完美付款歷史的實體,如果評級機構認為其償還能力將受損,也可能會被降級。

信用評等與信用評分的區別

這兩個術語經常互換使用,但信用評等評估的是公司或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而信用評分則是分配給個別消費者的。它們的功能非常相似。貸方在被要求貸款時會使用信用評等和信用評分來表示交易的風險。

信用評等對投資者的意義

信用評等是對企業或政府財務狀況的專業意見,結論是該企業或政府能夠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投資者在決定是否購買該實體發行的債券以及他們是否會因涉及的風險而得到足夠的補償時使用這些信息。投資者還會比較各種債券的評級,以決定購買哪種債券。

什麼是全國認可統計評級機構?

全國認可統計評級機構(NRSROs)是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信用評級辦公室(OCR)監管的信用評級機構。OCR由《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後創建,旨在“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問責和透明度”。

目前有10家NRSROs,其中最大的包括惠譽評級、穆迪投資者服務和標普全球評級。

總結

信用評等是個人信用評分在公司或政府層面的對應物。它們為潛在的投資者和貸方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正如評級機構自己強調的那樣,它們代表的是對潛在風險的知識性判斷,而不是絕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