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訂單組裝 (Assemble-to-Order, ATO)?

訂單組裝(Assemble-to-Order, ATO)是一種商業生產策略,在此策略下,根據客戶訂單迅速生產產品,並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定制。這通常需要產品的基本部件已經製造完成但尚未組裝。一旦收到訂單,部件迅速組裝,最終產品發送給客戶。

關鍵要點

  1. 訂單組裝 (ATO) 是一種商業策略,根據確認的訂單從零部件迅速生產產品。
  2. 訂單組裝是訂單生產 (MTO) 和庫存生產 (MTS) 的結合。
  3. 在典型的 ATO 方式中,從零部件組裝產品的成本微不足道,但製造不同零部件的成本可能相當可觀。
  4. 一家 PC 製造商接收訂單後,使用鍵盤、顯示器和主板等零部件組裝可定制的電腦,這就是在使用訂單組裝策略。

了解訂單組裝 (ATO)

訂單組裝策略介於庫存生產策略 (MTS) 和訂單生產策略 (MTO) 之間。庫存生產策略是提前完全生產產品。這種方法旨在建立與預期或預測的消費需求相匹配的庫存。這種方法包括設定生產水平、建立庫存,然後盡可能多地銷售已組裝的產品。這主要用於高產量商品、消耗品和可以批量購買或單件購買的物品。

訂單生產策略是接收到訂單後才開始生產產品。生產由需求驅動,只有在確認訂單時才生產產品。換句話說,供應鏈操作在有足夠的客戶需求證據之前不會開始。這種策略通常用於高端商品或單獨或小批量製作的物品。

ATO 策略試圖結合訂單生產和庫存生產的優點——迅速將產品交到客戶手中,同時允許根據客戶要求對產品進行一定的改變或調整。在大多數情況下,從零部件組裝產品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很少。然而,製造零部件(通常是從供應商處訂購)的時間和成本可能相當可觀。

技術進步、製造過程和庫存管理系統的改進在實現訂單組裝策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加上更便宜的產品運輸方法,這種策略對產品定制機會大有裨益。

訂單組裝 (ATO) 的優缺點

優點

  • 無需投資於材料和供應品及其儲存
  • 按客戶規格製作訂單
  • 減少未售出單位的風險

缺點

  • 因供應不足而失去銷售的風險
  • 生產商品所需的前置時間可能較長

訂單組裝 (ATO) 的例子

考慮一家個人電腦製造商。它可能擁有計算機的所有基本部件——主板、顯示卡、處理器、顯示器、鍵盤——並且已經製造完成。該公司依賴各種供應商提供這些零部件。

當收到新電腦的訂單時,公司可以使用各種零部件輕鬆組裝和定制電腦。然而,這個過程是由客戶需求驅動的,在訂單到來之前,零部件將放在貨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