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賬款周轉率

應付賬款周轉率是一種短期流動性指標,用於量化公司償還供應商的速度。應付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償還應付賬款的次數。

應付賬款是公司欠供應商和債權人的短期債務。應付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在償還供應商和短期債務方面的效率。

關鍵要點

  1. 應付賬款周轉率是一種短期流動性指標,用於量化公司償還供應商的速度。
  2. 應付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償還應付賬款的次數。
  3. 理想情況下,公司希望能夠產生足夠的收入以迅速償還應付賬款,但不要太快,以免錯失因使用這些資金投資於其他機會。

應付賬款周轉率的公式和計算

AP Turnover = TSP / [(BAP + EAP) / 2]
其中:
AP = 應付賬款
TSP = 總供應採購
BAP = 期初應付賬款
EAP = 期末應付賬款

計算期內的平均應付賬款,方法是將期初應付賬款餘額與期末應付賬款餘額相加。

將結果除以二以得到平均應付賬款。取期內的總供應商採購金額並除以期內的平均應付賬款。

應付賬款周轉率能告訴你什麼

應付賬款周轉率向投資者展示公司在每個期間償還應付賬款的次數。換句話說,該比率衡量公司支付供應商的速度。應付賬款列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項下。

投資者可以使用應付賬款周轉率來判斷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或收入來滿足其短期義務。債權人可以使用該比率來衡量是否向公司提供信貸額度。

應付賬款周轉率下降

下降的周轉率表明公司償還供應商的時間比以前更長。公司償還債務的速度可能表明公司的財務狀況。下降的比率可能意味著公司處於財務困境中。或者,下降的比率也可能意味著公司已與供應商協商了不同的支付安排。

應付賬款周轉率上升

當周轉率上升時,表明公司比以前更快地償還供應商。上升的比率意味著公司有足夠的現金來及時償還其短期債務。因此,上升的應付賬款周轉率可能表明公司有效地管理其債務和現金流。

然而,長期的周轉率上升也可能表明公司未能將資金重新投資於業務,這可能會導致公司長期增長率和盈利能力降低。理想情況下,公司希望能夠產生足夠的收入來迅速償還應付賬款,但不要太快,以免錯失利用資金投資於其他機會。

應付賬款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區別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一種會計指標,用於量化公司收回應收賬款或客戶欠款的效率。該比率顯示公司如何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其向客戶提供的信貸,以及短期債務的收回速度。

應付賬款周轉率用於量化公司償還供應商的速度。應付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償還應付賬款的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收回客戶款項的速度,而應付賬款周轉率顯示公司支付供應商的速度。

使用應付賬款周轉率的限制

與所有財務比率一樣,最好將公司的比率與同行業的公司進行比較。每個行業可能都有獨特的周轉率標準。

比率的一個限制可能是當公司有較高的周轉率時,這被債權人和投資者視為積極發展。如果該比率遠高於同業公司,可能表明公司未能適當使用現金或未能投資未來。

換句話說,不應僅僅以表面價值來看待高或低比率,而應進一步調查高或低比率的原因。

如何使用應付賬款周轉率的例子

公司A從一個供應商處購買其材料和庫存,過去一年的結果如下:

  • 全年總供應商採購為1億美元。
  • 年初應付賬款為3000萬美元,而年末應付賬款為5000萬美元。

計算全年平均應付賬款如下:

(3000萬美元 + 5000萬美元) / 2 或 4000萬美元

應付賬款周轉率計算如下:

1億美元 / 4000萬美元 等於2.5次/年

公司A在一年內償還了2.5次應付賬款。

假設在同一年,公司A的競爭對手公司B有如下結果:

  • 全年總供應商採購為1.1億美元。
  • 年初應付賬款為1500萬美元,年末應付賬款為2000萬美元。

計算平均應付賬款如下:

(1500萬美元 + 2000萬美元) / 2 或 1750萬美元

應付賬款周轉率計算如下:

1.1億美元 / 1750萬美元 等於6.29次/年

公司B在一年內償還了6.9次應付賬款。因此,與公司A相比,公司B以更快的速度償還供應商。

什麼是好的應付賬款比率?

由於每個行業的運營方式不同,每個行業會有不同的應付賬款比率被認為是好的。然而,6到10之間的應付賬款比率被認為是理想的。比率低於6表明公司沒有產生足夠的收入來及時支付其供應商。

更高的應付賬款周轉率更好嗎?

是的,更高的應付賬款周轉率更好,因為它顯示公司能夠產生足夠的收入來償還其短期債務。這是公司健康運營的指標,並且可以使公司在與供應商談判更好的價格時佔據有利位置。

如何提高應付賬款周轉率?

要提高應付賬款周轉率,可以改善現金流、重新談判供應商條款、在到期之前支付賬單,並使用自動支付解決方案。

總結

找到適當的應付賬款周轉率使公司能夠使用收入迅速償還供應商的債務,同時也能夠將收入投入以獲得回報。較高的比率還使企業有可能與供應商協商更好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