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調整後EBITDA?

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是一種衡量公司收益的指標,它將公司的收益加回利息費用、稅款和折舊費用,再加上對該指標的其他調整。

通過移除異常項目來標準化EBITDA,意味著調整後的EBITDA或標準化EBITDA可以更準確和輕鬆地與其他公司的EBITDA以及整個行業的EBITDA進行比較。

關鍵要點

  1. 調整後EBITDA的計量移除了可能扭曲EBITDA的非經常性、非規律性和一次性項目。
  2. 調整後的EBITDA為估值分析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指標,使得在同一行業中的不同公司之間的比較更有意義。
  3. 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中報告標準的EBITDA,因為調整後的EBITDA並不是GAAP財務報表中的必須項目。

調整後EBITDA的計算公式

公式如下:

Net income + Interest & taxes +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 = EBITDA
EBITDA +/- Adjustments = Adjusted EBITDA
其中:
Net income = 淨收入
Interest & taxes = 利息與稅款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 = 折舊與攤銷
Adjustments = 調整項目

如何計算調整後EBITDA

首先,計算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即EBITDA),這從公司的淨收入開始。在此數字基礎上,加回利息費用、所得稅和所有非現金費用,包括折舊和攤銷。

接下來,要麼加回非經常性費用,如過高的所有者薪酬,要麼扣除任何其他在同行公司中通常存在但在分析公司中可能不存在的典型費用。這可能包括一家人員不足的公司所需的員工工資。

調整後EBITDA告訴你什麼?

調整後EBITDA用於評估和比較相關公司的估值分析和其他用途。調整後的EBITDA與標準EBITDA不同,因為公司的調整後EBITDA用於標準化其收入和費用,因為不同公司可能有多種獨特的費用項目。調整後EBITDA,與未調整版本相比,將嘗試標準化收入、標準化現金流,並消除異常或特有項目(如冗餘資產、支付給所有者的紅利、超過或低於市場價值的租金等),這使得更容易比較某一行業中的多個業務單位或公司。

對於較小的公司,所有者的個人費用通常通過公司運行,必須調整出去。根據《財政部規則1.162-7(b)(3)》對所有者合理補償的調整定義為“類似組織在類似情況下對類似服務通常支付的金額”。

其他時候,需要加回一次性費用,如法律費用、房地產費用如維修或保養費用,或保險索賠。非經常性收入和費用,如通常減少EBITDA的一次性創業成本,也應在計算調整後EBITDA時加回。

調整後EBITDA不應單獨使用,更有意義的是作為一套用於估值公司的分析工具的一部分。依賴於調整後EBITDA的比率也可以用來比較不同規模和不同行業的公司,如企業價值/調整後EBITDA比率。

調整後EBITDA的使用範例

調整後EBITDA指標在確定公司價值的交易中最有用,如合併、收購或籌集資金。例如,如果一家公司使用EBITDA倍數來估算購買價格,價值可能會在加回項目後發生顯著變化。

假設一家公司正在進行出售交易,使用6倍的EBITDA倍數來得出購買價格估算。如果該公司有剛好100萬美元的非經常性或不尋常的費用加回作為EBITDA調整,這將增加600萬美元(100萬美元乘以6倍倍數)到其購買價格。因此,EBITDA調整在這類交易中受到股權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的嚴格審查。

公司EBITDA的調整可能因公司而異,但目標是一樣的。調整EBITDA指標的目的是將其“標準化”,使其基本上包含任何其他類似行業中的類似公司所包含的相同項目費用。

大部分的調整通常是不同類型的費用加回到EBITDA。調整後的EBITDA通常反映更高的收益水平,因為費用減少了。

EBITDA調整

常見的EBITDA調整包括:

  • 未實現的收益或損失
  • 非現金費用(折舊、攤銷)
  • 訴訟費用
  • 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所有者薪酬(在私人公司中)
  • 外匯收益或損失
  • 商譽減值
  • 非營運收入
  • 基於股份的補償

該指標通常按年度計算,用於估值分析,但許多公司會按季度甚至每月查看調整後的EBITDA,儘管這可能僅供內部使用。

分析師通常使用三年或五年的平均調整後EBITDA來平滑數據。調整後EBITDA利潤率越高越好。不同的公司或分析師可能會因其方法和假設的差異而得出略有不同的調整後EBITDA。

這些數據通常不向公眾提供,而非標準化的EBITDA通常是公開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調整後EBITDA不是公司損益表上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標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