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Economic Stimulus)是什麼?

經濟刺激是政府採取行動鼓勵私營部門經濟活動。為了刺激經濟,政府採用有針對性的擴張性政策。

在美國,經濟刺激可能與聯邦儲備局實行的貨幣政策有關。其他形式的經濟刺激由財政政策驅動,立法者將稅收政策和政府支出引導至他們認為能夠啟動經濟的領域。

實施經濟刺激的政策工具包括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及中央銀行通過「量化寬鬆」過程購買資產。通常政府會在經濟衰退時採取刺激政策,但在經濟增長時期,也可能會用於額外的推動。

儘管這類政策的長期利益仍然存在爭議,但用來支持經濟的計劃可以對金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很大影響。因此,了解經濟刺激的機制以及相關的好處和風險是很重要的。

關鍵要點

  • 經濟刺激是指針對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旨在引發私營部門的經濟反應。
  • 經濟刺激依賴於鼓勵私營部門支出以彌補總需求的減少。
  • 財政刺激措施包括赤字支出和減稅。貨幣刺激措施由中央銀行實施,可能包括降低利率。
  • 經濟學家仍在爭論協調經濟刺激的用處,有些人認為這會造成長期的傷害而非短期好處。

經濟刺激的運作原理

在正常的商業周期中,政府會使用各種工具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組成。中央政府,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使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來刺激增長。州和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項目或政策來刺激私營部門投資。

經濟刺激是指針對性和保守的擴張性經濟政策。經濟刺激應該將政府赤字支出、減稅、降低利率或新信貸創造引導至經濟的關鍵部門,以利用強大的乘數效應,間接增加私營部門消費和投資支出。

經濟刺激的支持者認為,這種增加的私營部門支出將推動經濟走出衰退。目的是實現這種刺激-回應效果,使私營部門能夠主導對抗衰退的工作,並避免可能與巨額政府赤字或極端貨幣政策相關的風險。通過刺激私營部門增長,刺激性赤字支出甚至可以通過更快的增長帶來更高的稅收收入而自我償還。

財政刺激與貨幣刺激

財政刺激是指政府採取措施,通常減少稅收或監管,或增加政府支出來促進經濟活動。另一方面,貨幣刺激是指中央銀行的行動,如降低利率或購買市場上的證券,以使借貸和投資變得更容易或更便宜。刺激計劃是政府組合財政和貨幣措施來刺激低迷經濟的協調方案。

經濟刺激的概念與20世紀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相關。根據凱恩斯經濟學,衰退是總需求不足的結果,經濟不會自我糾正,會達到失業增加、產出降低和增長率變慢的新均衡。根據這一理論,為對抗衰退,政府應通過彌補私營部門消費和商業投資支出的不足來恢復總需求和充分就業。

經濟刺激的風險

關於經濟刺激的效率和長期利益存在多種反對意見。一些理論認為,經濟刺激可能實際上會延遲或阻止私營部門從衰退的真正原因中恢復。在這一觀點下,將經濟刺激針對遭受衰退打擊最嚴重的行業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地區正是經濟需要削減調整的地方。

其他對經濟刺激有效性的批評圍繞人們如何響應經濟激勵。經濟學家指出,消費者和企業會調整其行為來抵消刺激政策。對刺激的反應不僅僅是簡單的乘數效應,還包括這些抵消行為。

其中一種理論是「李嘉圖等價」,由大衛·李嘉圖的研究命名,該理論追溯到19世紀初,認為消費者會內化政府支出決策以平衡刺激措施。換句話說,李嘉圖認為,如果消費者相信未來將支付更高的稅收來彌補政府赤字,他們現在會減少支出。

其他經濟刺激的批評者指出,刺激政策會擠出私營部門投資。「擠出效應」批評認為,政府赤字支出將以兩種方式減少私營部門投資:

  • 勞動力需求增加將提高工資,傷害企業利潤。
  • 赤字在短期內必須通過債務融資,這將導致利率邊際上升,使企業獲得必要投資資金的成本增加。

經濟刺激計劃的例子

那些在過去幾十年中生活過的人有不少機會看到了經濟刺激的實施。2007-2008年金融危機和更近期的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震蕩,迫使財政和貨幣決策者採取行動。以下的計劃僅僅代表了政府在各自危機期間努力引導經濟的一小部分,但它們提供了一些經濟刺激可能的好處和缺點的見解。

舊車換現金

政策制定者經常試圖將經濟刺激的利益指向特定行業或部門。當美國汽車業在大蕭條期間陷入困境,政府出臺了「舊車換現金」計劃,鼓勵消費者購買新款節能車輛以替換他們的舊車。該計劃由時任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簽署成為法律,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2009年夏季其分配的資金用完。「舊車換現金」計劃旨在在衰退期間刺激關鍵行業,同時減少汙染。

然而,批評者認為「舊車換現金」導致了二手車短缺和汽車價格上漲,而很多收益都流向了外國汽車製造商。該計劃成功地鼓勵了消費者將汽油消耗量大的車輛交易出去,但這可能僅僅是促成了原本早晚要發生的交易,經濟效應是短暫的。甚至環境影響也是混雜的,因為被丟棄的舊車產生了金屬粉碎的有害廢物,該計劃並不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減排方式。

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CARES)法案

《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CARES)法案》由時任總統唐納德·川普於2020年3月27日簽署成為法律,旨在對抗全球COVID-19疫情造成的經濟動盪。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即將步入衰退,政策制定者通過了一項創紀錄的2.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以支持大大小小的企業、行業、個人、家庭、零工工人、獨立承包商和醫療保健系統。

CARES法案在疫情初期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來刺激疲弱的經濟。該法律直接向美國消費者發放資金,授權每位成人直接發放1200美元的刺激款,每個子女額外500美元,針對年收入最高7.5萬美元的家庭,以及有子女的家庭額外的稅收抵免。刺激計劃還增加了失業救濟,並幫助小企業保留員工。至於針對個別受重創的行業和部門,CARES法案向航空公司撥款數十億美元,以確保飛機在疫情期間仍能飛行。

除了因其巨大價格標簽而引人注目外,CARES法案還直接取代了被疫情摧毀的大量私營部門支出,這突破了經濟刺激的界限。儘管CARES法案可能是對疫情前所未有經濟震蕩的必要回應,但該刺激計劃的長期影響仍難以量化。

如何刺激經濟?

政府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經濟刺激的思想是,這些政府行動有助於啟動私營部門的經濟活動。

刺激經濟的政策工具包括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和量化寬鬆。政策制定者通常將刺激計劃針對關鍵經濟部門,以利用乘數效應,他們希望這能間接增加私營部門的支出。

刺激對經濟有好處嗎?

經濟學家繼續辯論經濟刺激計劃的效用。儘管刺激措施通常在短期內具有提升需求和振興關鍵經濟部門的好處,但長期影響可能更難以量化。例如,過度刺激的經濟可能會帶來擠出私營部門投資的意外後果。

量化寬鬆如何刺激經濟?

當中央銀行如美國聯邦儲備局選擇實行量化寬鬆時,他們會從市場上購買證券以增加貨幣供應量。這意味著銀行擁有更多的儲備金,增加的流動性將促進借貸和投資。

總結

經濟刺激可以指政府為激活私營部門經濟活動所實行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政策制定者將刺激努力瞄準經濟的關鍵領域,希望乘數效應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增長。

關於經濟刺激計劃的長期影響仍然存在諸多爭議。支持者認為,針對性的經濟刺激可以成為對抗衰退的關鍵工具,避免與更激進措施相關的風險。與此同時,批評者則認為,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會在長期內產生難以預測和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