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復甦(Economic Recovery)?

經濟復甦是指在衰退之後,伴隨著業務活動持續改善的一個商業週期階段。通常,在經濟復甦期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收入上升,失業率下降,經濟反彈。

在經濟復甦期間,經濟適應並調整到新的條件,包括最初引發衰退的因素以及政府和中央銀行為應對衰退而實施的新政策和規則。

在衰退期間失敗和倒閉的企業所佔用的勞動力、資本品和其他生產資源被重新分配到新活動中,失業的工人找到新工作,失敗的企業被其他公司收購或分割。復甦是經濟自我修復損失的過程,並為新一輪的擴張奠定基礎。

主要要點

  • 經濟復甦是一個重新分配資源和工人從失敗的企業和投資轉到新工作的過程。
  • 經濟復甦跟隨衰退之後,進入新一輪的擴張商業週期階段。
  • 領先指標(如股市、零售銷售和商業新創)通常在經濟復甦之前上升。
  • 政府政策有時可以幫助或幹擾經濟復甦過程。
  • 在經濟復甦期間,央行可能會實施旨在增加貨幣供應和鼓勵借貸的貨幣政策。

了解經濟復甦

市場經濟因種種原因而經歷起伏,包括革命、金融危機和全球影響。有時這些市場變動會形成一種可以看作波浪或週期的模式,具有擴張或繁榮、達到頂峰、經歷經濟危機、衰退和隨後復甦的明確階段。

經濟復甦發生在衰退之後,經濟調整並恢復部分在衰退期間失去的增長。然後,經濟最終轉變為真正的擴張,當增長加速,GDP開始走向新高峰。

並非每個期的增長放緩或收縮都嚴重到足以被稱為衰退。在美國,對於衰退的最常見經驗法則是,如果有連續兩個季度的GDP負增長。

經濟復甦和經濟週期

經濟週期,也稱為商業週期,是指經濟增長、收縮和復甦的重複模式。這種週期模式通常經歷四個主要階段,我們稍後會談到。需要注意的是「經濟復甦」不是四階段之一;然而,復甦發生在低谷和擴張期之間。以下是四個階段:

擴張:

此階段標誌著經濟增長和活動增加。在擴張期間,企業投資增加,失業率下降,消費支出增加。經濟通常很強健,企業和消費者信心高漲。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經濟正在復甦,可能得到了政府干預的推動。這是經濟復甦發生的時期。

巔峰:

巔峰是經濟週期的最高點,這意味著經濟已完成擴張。在許多方面,這意味著經濟已經復甦(所以「經濟復甦」已經完成)。在此階段,經濟接近滿負荷運轉。隨著經濟達到巔峰,增長放緩,過熱的跡象變得明顯。

收縮(衰退):

收縮階段特點是經濟活動下降。GDP收縮,企業減少投資,失業率上升,消費支出減少。這是經濟需要進入經濟復甦階段的部分。

低谷:

低谷代表經濟週期的最低點,在此階段,收縮階段觀察到的負面趨勢開始穩定或逆轉。企業可能開始再次投資,消費者信心開始恢復。這一前述句子正是經濟復甦的精華,它(希望)引領到一個繁榮時期和新的擴張期。

恢復過程

在衰退期間,許多企業失敗並倒閉,而存活下來的企業往往削減活動以降低成本以應對需求下降。工人經常被解僱,企業資產被零星出售。有時,企業主被迫清算整個企業。

這些資本資產中的一部分最終落入其他企業,有時甚至是全新企業的手中,這些企業可以使它們發揮生產力。有時這些用途與以前非常類似,有時則是全新的企業類別。這一過程將來自於失敗企業或經濟衰退期間削減的資本商品重新組合,這是經濟復甦的本質。

企業家在重新組織生產性勞動力和資本到新企業和活動中時,必須考慮到經濟中已經發生的變化。在一些商業週期中,例如1970年代和2008年的石油價格飆升等實際經濟衝擊幫助觸發了衰退。

企業通常需要應對相對於衰退前繁榮時期的緊縮信貸環境。他們可能需要實施新技術和組織形式。幾乎總是,企業運營的政府財政和監管環境從繁榮到衰退和復甦都會發生變化。

最終,復甦過程可以改變經濟活動模式,有時是徹底的,有時是微不足道的。經濟在商業週期中的前期部分通過重新分配、再利用和回收資源來修復損害,類似於身體在受傷後分解死亡和損壞的組織以產生新的健康細胞和組織的方式。

重要的是,為了使復甦過程進行,有必要進行衰退期間的業務和投資清算,並讓這些資源流向新用途和新企業。

最終,一旦資源在經濟中大部分或完全重新分配,這個復甦過程會導致新一輪的增長和擴張。

經濟學家通常會創建圖表來測量經濟復甦的不同組成部分,例如GDP和就業率。這些復甦圖表按照它們形成的形狀命名,例如V形、W形或K形復甦。

復甦的指標

經濟學家經常在定義經濟的商業週期階段以及評估經濟增長或收縮階段時扮演重要角色。為了評估經濟,經濟學家會在分析中考慮領先和滯後經濟指標。

領先指標可以是股市,這通常在經濟復甦之前上升。這通常因為未來預期驅動股價。另一方面,失業率通常屬於滯後指標。即使經濟開始復甦,失業率仍然可能高企,因為很多僱主在對長期需要新增員工有合理信心之前不會增加人手。

GDP通常是經濟階段的關鍵指標。連續兩個季度的GDP負增長表示衰退。其他可以考慮的經濟指標包括消費者信心和通脹。

經濟復甦的風險和挑戰

在經濟復甦階段存在一些風險和潛在的缺點。首先,通脹壓力在經濟復甦期間構成重大風險。隨著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加,價格可能上漲,影響購買力並可能侵蝕收入的實際價值。央行面臨著使用利率等工具來控制通脹而不扼殺經濟增長的挑戰。這是一個過於簡化的描述,但通脹和失業經常走向相反;為了降低失業率,美聯儲通常面臨更高的通脹。

外部因素如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糾紛和公共衛生危機也能帶來獨特的挑戰。全球經濟的相互連接意味著一個地區的事件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美國白宮在2023年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俄羅斯實施貿易制裁以應對烏克蘭衝突。有人可能會認為美國仍在從COVID-19大流行中恢復過來;儘管如此,政府決定這樣做可能帶來某些後果(即石油和能源部門的約束),這不會有利於經濟復甦。

在經濟復甦期間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例如低利率,可能也會促成年資產泡沫的形成。儘管經濟復甦以增長為特徵,政府必須注意優惠政策可能會造成虛高的估值或過度興奮。

最後,隨著市場進入復甦階段,實體可能需要尋求債務來彌補失去的工資(對個人而言)或增長/運營(對企業而言)。雖然經濟正在復甦,但存在實體需要應對的反應滯後風險。

特別考量

監管機構採取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行動通常受到經濟週期的指導。隨著衰退的開始,這些政策通常旨在幫助受影響的企業、投資者和工人。政府可能會實施直接援助,並通過降低利率以鼓勵借貸來刺激需求。他們可能提供資金來支撐受威脅的金融機構。

不幸的是,這些政策也可能延遲復甦,因為它們阻止了失敗企業的清算。這些政策可能還會鼓勵企業和工人在業務創業和就業條件的價格和安排上不調整到衰退揭示的新現實。

同樣,支持不反映經濟現實的商業安排、投資和機構會延遲資源重新分配到新用途、新業主和失業工人的新工作的過程。它也可能對社會造成永久性損害,因為它鼓勵人們和企業繼續從事在新經濟條件下不盈利或效率低下的經濟活動,從而破壞資本並浪費實際資源。

28年

澳大利亞經濟擁有最長的復甦和擴張期記錄。

經濟復甦的例子

復甦和擴張期可以持續多年。2008年金融危機和衰退後的經濟復甦始於2009年6月。2009年第一季度的實際GDP下降了5.5%,第二季度又下降了0.7%。到200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經濟顯示出復甦跡象。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是一個受歡迎的經濟表現和領先指標,自2009年2月觸底後,已經上升了四個月。

美國經濟在COVID-19後顯示出強勁的復甦,2022年的實際GDP增長率達到2.1%,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軌道。從2022年第一季度起,美國的實際GDP每季度都在增長。此外,失業率在2020年4月達到14.8%的峰值後,從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一直保持在4.0%或以下。

2020年7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報告了一個創紀錄的10年復甦和擴展時間框架。由於公共衛生強制令和社交距離令導致供應鏈中斷、企業關閉和工人裁員,CBO預計經濟將以適度的步伐反彈,2024年美國實際GDP增長率預計為2.2%。

財政和貨幣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復甦?

財政政策,如政府支出和稅收調整,以及貨幣政策,包括利率變化和流動性管理,通過影響總需求、投資水平和金融市場穩定來促進經濟復甦。政府使用這些政策在經濟低迷期間刺激經濟活動;在某些經濟體,可能有人會辯稱,沒有政府的政策,經濟復甦無法發生。

通脹如何影響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

通脹通過影響購買力和消費者信心來影響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適度的通脹可以是健康經濟的標誌,但過度的通脹可能會侵蝕貨幣價值,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當過度通脹發生時,政府也可能決定撤回一些優惠政策,這意味著經濟有可能會放緩(因此風險復甦)。

勞動力在經濟復甦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勞動力市場動態在經濟復甦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就業水平和技能不匹配等因素影響復甦的可持續性,因為讓人們重返工作崗位可以幫助增加消費者支出(從而創造更多的企業增長機會)。

技術和自動化對經濟復甦有什麼影響?

技術和自動化通過影響就業模式和收入分配來影響經濟復甦。雖然推動了效率,但向自動化過渡可能帶來就業取代的挑戰,因此減少消費者支出的機會。然而,公司可能會發現,當實施創新解決方案時,它們可以更高效,成本更低。因此,個人必須適應和提升技能,以避免完全被新興技術取代。

總結

經濟復甦涉及國內或全球經濟在低迷或衰退之後的振興。通常以增長指標如GDP增加、失業率下降及恢復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的特徵來表示。當政策制定者採取一些政策時,經濟復甦可以發生,儘管在平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