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就業人口比率(Employment-to-Population Ratio)?

就業人口比率,也稱為「就業-人口比率」,是一項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用於衡量某個地區、市鎮或國家中,現有就業的平民勞動力與總工作年齡人口的比例。這被視為一項廣泛的失業指標。

通常通過用就業人數除以總工作年齡人口數來計算,

關鍵要點

  • 就業人口比率是衡量就業人數與總工作年齡人口的比例。
  • 季節性變化和短期勞動力波動不會影響就業人口比率。
  • 與失業率不同, 就業人口比率包括那些沒有尋找工作的失業人員。

了解就業人口比率

相比其他勞動力參與率的衡量,就業人口比率不那麼容易受到季節性變化或短期勞動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比失業率更可靠的工作縮減或增長的指標。

如果某地區有7500萬工作年齡人口,並且有5000萬人就業,則就業人口比率為66.7%。計算方式如下:

就業勞動力

————————

總人口


這個指標類似於勞動力參與率,後者衡量的是總勞動力(不僅僅是已經就業的勞動力),並用總人口來除。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用「平民勞動力」這個術語指代被認為是已就業或失業的美國人。不包括在勞動力統計中的人員包括軍事人員、聯邦政府僱員、退休人員、殘疾或氣餒的工人以及一些農業工人。

許多經濟學家在分母中使用總工作年齡人口,但BLS測量的正式就業人口比率使用的是「非制度化」平民人口,不包括以下人員:

  • 現役美國武裝部隊成員
  • 被限制在或住在精神病院或設施中的人
  • 住在監獄、拘留所等矯正和拘留機構中的人
  • 住在諸如護理之家等住宅護理設施中的人

就業人口比率的缺點

就業人口比率不包括被制度化的人口,例如精神病院和監獄中的人,或者正在為職業學習的學生。它也不考慮地下市場的勞動。

就業人口比率還未能考慮超過或低於工作年齡但仍在工作的人的情況,例如保姆、童星或兼職工作的退休人員。這些勞動者可能會被計入「就業」方,但不會被計入總工作年齡人口中。結果,他們的就業情況不準確地提高了比率。

就業人口比率不考慮工時,因此無法區分兼職和全職工人。

就業人口比率與失業率的比較

基於上述特徵,不出所料, 就業人口比率與失業率並不直接相關。例如,在2020年2月,就業人口比率為61.1%,但失業率僅為3.5%。兩者合計只佔總人口的64.6%。這必然引發人們的疑問,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口發生了什麼。

這兩個數據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失業數字並未指示無業人口的數量。想要工作但已放棄尋找工作的人不計入國家的失業數字。失業率通常只表示積極尋找工作的失業人員的數量。 它還不包括用盡失業救濟金的人,這可能會人為地提高就業人口比率。

提前退休的人和那些決定回校增加工作前景的人並未在失業數字中計算。然而,他們從勞動力中的消失在就業人口比率中體現出來。

此外,儘管E/P試圖「量化」就業數字,但它未能「質化」該數字的性質。這意味著,如果10萬名擁有研究生學位和數十年工作經驗的人從每年賺20萬美元的工作崗位被裁員,然後被重新聘為全國超市連鎖店的貨架補貨員,每年僅賺1.5萬美元,就業人口比率看起來會是穩定的,雖然經濟影響將會是破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