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常現象?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異常現象是指在給定假設下的實際結果與模型所預測的預期結果不同的情況。異常現象提供了證據,表明某個特定的假設或模型在實踐中並不成立。這些模型可以是相對較新的,也可以是較舊的模型。

關鍵點

  • 異常現象是偏離經濟或金融模型預測的事件,這些事件會削弱這些模型的核心假設。
  • 在市場中,違背有效市場假說的模式,如日曆效應,是異常現象的主要例子。
  • 大多數市場異常現象是由心理因素驅動的。
  • 然而,一旦異常現象為公眾所知,通常會迅速消失。

理解異常現象

在金融學中,兩種常見的異常現象是市場異常和價格異常。市場異常是指與有效市場假說(EMH)相矛盾的收益變形。而價格異常是指某物——例如股票——的價格與模型所預測的價格不符。

常見的市場異常包括小型股效應和一月效應。小型股效應指的是小公司效應,即小公司往往在長期內表現優於大公司。一月效應指的是股票在一月份的回報率往往高於其他月份。

異常現象也時常出現在資產定價模型中,特別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儘管CAPM是基於創新的假設和理論推導出來的,但它往往無法有效預測股票回報。CAPM形成後觀察到的眾多市場異常現象,成為那些希望證偽模型的人的基礎。儘管該模型在經驗和實際測試中可能並不成立,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異常現象往往相隔甚遠。事實上,一旦異常現象被公眾所知,它們往往會迅速消失,因為套利者會尋求並消除再次出現的任何此類機會。

市場異常現象的類型

在金融市場中,任何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都會削弱市場效率的假設,即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相關信息,因此不能被套利。

一月效應

一月效應是一個相當知名的異常現象。根據一月效應,前一年第四季度表現不佳的股票往往在一月份表現優於市場。 一月效應的原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於難以稱其為異常現象。投資者通常會在年底拋售表現不佳的股票,這樣他們可以用損失來抵消資本利得稅(或在當年有凈資本損失的情況下進行小額扣除)。許多人稱這一事件為稅損收穫。

由於賣壓有時獨立於公司的實際基本面或估值,因此這種「稅務賣出」可能會將這些股票推低至吸引買家在一月份買入的水平。

同樣,投資者通常會避免在第四季度買入表現不佳的股票,並等到一月份,以避免捲入稅損出售。因此,在一月份之前會有過度的賣壓,而在1月1日之後則會有過度的買壓,導致這一效應。

九月效應

九月效應是指九月份的股票市場回報通常較為疲軟。根據所分析的時期,九月效應有統計依據,但大部分理論是軼事性的。一般認為,投資者在夏季假期後的九月份準備鎖定收益以及在年底前進行稅損收穫。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個人投資者會在九月清算股票,以支付子女的學校費用。與其他許多日曆效應一樣,九月效應被認為是數據中的歷史怪癖,而不是具有任何因果關係的效應。

星期異常現象

有效市場支持者討厭「星期異常現象」,因為它不僅看似真實,而且毫無道理。研究表明,股票在星期五的變動往往超過星期一,而且星期五的市場表現偏向於正面。這不是一個巨大的差異,但它是持久的。

星期一效應是一種理論,認為星期一的股票市場回報將遵循前一個星期五的趨勢。因此,如果市場在星期五上升,那麼它應該在週末繼續上升,並在星期一繼續上升。星期一效應也被稱為「週末效應」。

從根本上說,沒有特別的理由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一些心理因素可能在起作用。或許是週末樂觀情緒滲透到市場中,因為交易員和投資者期待週末。或者,週末讓投資者有機會補充閱讀,思考市場,並在星期一變得悲觀。

迷信指標

除了日曆異常現象之外,還有一些非市場信號,一些人認為這些信號可以準確指示市場的走向。下面是一些迷信市場指標的簡短清單:

  • 超級碗指標:當一支來自美國橄欖球聯盟舊隊伍的球隊贏得比賽時,市場全年將收低。當一支來自國家橄欖球聯盟舊隊伍的球隊贏得比賽時,市場全年將收高。儘管看似荒謬,但超級碗指標在截至2021年的53年期間內準確率接近四分之三。然而,該指標有一個限制,即不包括擴展隊伍的勝利!
  • 裙長指標:市場的漲跌與裙子的長度有關。這個指標有時被稱為「露膝牛市」理論。值得稱道的是,該指標在1987年是準確的,當時設計師在市場崩潰前不久從迷你裙轉向了長裙。類似的變化也發生在1929年,但許多人對於是崩潰先發生還是裙長變化先發生存在爭議。
  • 阿司匹靈指標:股票價格與阿司匹靈生產量成反比。這一指標表明,當市場上升時,因市場引起頭痛的人較少,需要阿司匹靈的人也就更少。阿司匹靈銷售量較低應該表明市場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