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總供給?
總供給一詞指的是公司在給定時期內計劃以某一價格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數量。簡而言之,這指的是消費者在特定時間內購買的最終產品。總供給由總供給曲線表示。總供給和價格水準之間通常存在正相關關係。
關鍵要點
- 總供給是指在特定價格點和特定時期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數。
- 短期內的總供給變化主要受需求增加或減少的顯著影響。
- 長期內的總供給變化主要受到新技術或行業其他變化的顯著影響。
- 總供給是總需求的對立面,總需求是指在指定時間內對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
理解總供給
總供給指的是公司在特定時間內計劃以某一價格銷售的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供給。這與單一生產者或個別生產者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同,簡單供給可以代表國內生產總值(GDP)。經濟學家和分析師通常將總供給稱為總產出。
總供給通常受價格影響。價格上升通常表示企業應擴大生產以滿足更高的總需求。當需求增加而供應保持不變時,消費者會為可用商品競爭並支付更高的價格。這種動態誘使企業增加產出以銷售更多商品,導致供應增加,使價格恢復正常並保持較高的產出水平。
總供給的變動可以歸因於多個變數,包括:
- 勞動力規模和質量的變化
- 技術創新
- 工資增加
- 生產成本增加
- 生產者稅收和補貼的變化
- 通貨膨脹的變化
其中一些因素會導致總供給的積極變化,而另一些因素會導致總供給下降。例如,通過外包或自動化提高勞動效率會通過減少每單位供給的勞動成本來提高供應。而工資增加則會通過增加生產成本對總供給施加下行壓力。
總供給通常以年度計算,因為供應變化通常滯後於需求變化。
隨時間變化的總供給
短期
短期內,總供給通過增加對現有生產要素的使用來響應較高的需求(和價格)。在較短時間內,資本水平是固定的,這意味著公司無法做某些事情,例如建造新工廠或引入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相反,公司通過增加現有生產要素的使用來增加供應,例如安排員工更多工作或增加現有技術的使用。
長期
長期內,總供給不受價格水平影響,僅由生產力和效率的改進驅動。這些改進包括提高工人的技能和教育水平、技術進步和資本增加。某些經濟觀點,例如凱恩斯理論,認為長期總供給在一定程度內仍具有價格彈性。一旦達到這一點,供應對價格變化變得不敏感。總供給由總供給曲線表示,該曲線描述了價格水平與公司願意在市場上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出數量之間的關係。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供給與總需求相對立。總供給是指生產者願意在某個特定時間內以某一價格向消費者銷售的商品和服務總數,而總需求則指在特定時間內對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它以消費者在這些產品上的總消費額表示。
總需求包括多種類型的產品,包括:
- 消費品
- 資本品
- 進出口
- 政府支出計劃
總需求可以通過將消費品支出、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出口減去進口)相加來計算。多種因素影響經濟中的總需求,包括利率、外匯匯率、通貨膨脹和收入水平。
總供給示例
以下是一個假設的例子,顯示總供給如何運作。假設XYZ公司每季度生產100,000個小配件,總支出為100萬美元,但由於材料短缺或其他外部因素,關鍵組件的成本(佔總成本的10%)價格翻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XYZ公司仍花費100萬美元生產,則只能生產90,909個小配件。這種減少代表了總供給的下降。在這個例子中,較低的總供給可能導致需求超過產出。再加上生產成本的增加,價格可能會上升。
什麼是總需求?
總需求是用來描述在某個特定時間內市場上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的術語。這一數字通常以美元表示,尤其是消費者為最終產品支付的價格。總需求計算通過將消費支出、政府支出、投資支出和一個國家的淨出口相加來計算。
供需法則是什麼?
供需法則是一種經濟理論,描述了商品和服務的銷售者與買家之間的關係。根據供給法則,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受到更高價格的推動,而較低的價格則會導致供應下降。另一方面,需求法則則認為較高的價格會導致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而較低的價格則會導致需求增加。
哪些因素影響經濟中的供應?
經濟中的供應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價格、生產成本、製造商數量、(生產)技術和勞動力市場。
總結
總供給定義為生產者在特定時間內以某一價格生產並願意銷售的商品和服務總數。供應的變化可能影響需求和經濟運作方式。總供給允許企業和其他實體對其財務狀況、預算和未來計劃做出關鍵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