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規模經濟發生在個別公司之外,但在同一行業內。請記住,在經濟學中,規模經濟意味著企業生產的單位越多,每單位的生產成本就越低。

外部規模經濟描述的是類似的情況,只不過是針對整個行業而不是單個公司。例如,如果一個城市創建了更好的交通網絡來服務特定行業,那麼該行業中的所有公司都將受益於新的交通網絡,並體驗到降低的生產成本。

隨著一個行業變得越來越大或集中在一個地點(例如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和金融服務業),該行業的平均經營成本在長期內會降低,我們稱之為外部規模經濟。由於增加了專業化、改進了員工培訓、更快的創新或共享的供應商關係,成本也可能會降低。這些因素通常被稱為正外部性;行業級別的負外部性稱為外部不經濟。

重點摘錄

  • 外部規模經濟是發生在公司之外但在同一行業內的增強業務的因素。
  • 除了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外部規模經濟還可能由於運營效率和協同作用而減少公司的每單位可變成本。
  • 從消極方面看,外部規模經濟可能會削弱公司的競爭優勢,因為它不能排除競爭對手也受益於此。

外部規模經濟的基本概念

同一行業的企業往往聚集在一起。例如,一家電影公司可能會認為加州是一個全年拍攝的好地方,因此它搬到了好萊塢。新的電影製作人也搬到好萊塢,因為那裡有更多的攝影師、演員、服裝設計師和編劇。然後,更多的工作室可能會決定搬到好萊塢,以利用已經存在的專業勞動力和基礎設施,這要歸功於第一家公司的成功。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同一地區成功,新行業的進入者可以利用更多的本地化利益。在已經強大的地區集中行業是有道理的。

集聚經濟或協同效應是指不同行業的企業互相有利並可以共享資源和機會。

集聚經濟

如果兩個或更多的獨立行業意外地對彼此有利,則可以在整個群體中出現外部規模經濟。這種現象有時稱為 “集聚經濟”,即企業位於彼此之近,可以共享資源和效率。這與商業治理概念中的協同效應類似。

在公司之外但全行業受益的規模經濟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 新的生產方法
  • 運輸模式
  • 政府稅收優惠
  • 對外國競爭者增加的關稅
  • 處方藥或其他產品的新標籤使用

外部規模經濟的利弊

優點

  • 平等:行業中的所有公司都能平等地享受這些規模經濟。
  • 增長:外部規模經濟可以推動特定地區的行業增長,還可以鼓勵支援行業和整個城市或地區的一般經濟發展。
  • 降低成本:除了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規模經濟還可能由於運營效率和協同作用而降低每單位的可變成本。

缺點

  • 缺乏控制:個別公司對外部發生的事情沒有直接控制。特別是,這意味著公司不會有競爭優勢,因為它不能排除競爭對手也受益於此。
  • 地點有限:外部規模經濟可能在某個地區發展得非常強大,使得某一行業的公司難以在其他地點設立。
  • 公司不穩定:企業可能因內部缺陷,如管理不善或其他情況,無法利用現有的外部規模經濟。

外部規模經濟的實際例子

從196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可爭辯的中心是一個位於波士頓之外的地區。它被稱為128號公路,以環繞城市的高速公路命名,並圍繞這條高速公路聚集了一群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新興的計算機業務。

各種因素吸引了那裡的企業家,包括與擁有研究中心和人才的公司和教育機構的接近,金融服務和風險投資公司,以及軍事基地。隨著來的企業越來越多,外部規模經濟也越來越發達,使得更多的企業能夠找到設施、熟練的勞動力、供應商、分包商和支持服務,並進入市場,舉辦會議和會展。

有趣的是,在20世紀末期尾聲時,128號公路被矽谷,即位於舊金山灣區的高科技產業中心所取代,那裡的外部規模經濟如同加州的事物一樣,發展得更大、更快、規模更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