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匯率機制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

匯率機制 (ERM) 是一套用來管理一國貨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匯率程序。它是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一部分,由中央銀行實施。

如果一國使用固定匯率或受限制浮動匯率(即可調整的固定匯率或爬行匯率),就可以採用這樣的機制。

主要重點

  • 匯率機制 (ERM) 是政府影響其國家貨幣在外匯市場相對價格的一種方法。
  • ERM 允許中央銀行調整貨幣掛鉤,以便在正常化貿易和/或控制通貨膨脹的影響。
  • 更廣義地說,ERM 用於保持匯率穩定並減少市場中的匯率波動。

理解匯率機制

貨幣政策是制定、宣布和實施由中央銀行、貨幣委員會或其他有權威的貨幣機構所採取的行動計劃的過程,這些機構控制經濟中的貨幣數量以及新貨幣的供應渠道。在貨幣委員會下,匯率和貨幣供應的管理被賦予一個貨幣機構,由其決定國家貨幣的估值。通常,這些貨幣機構有直接指示將所有在流通中的國內貨幣都用外匯資產來支持。

匯率機制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歷史上,大多數新貨幣都是以跟蹤黃金或廣泛交易的商品的固定匯率機制開始的。它大致基於固定匯率管理,匯率在某些範圍內波動。

上限和下限區間允許貨幣在不犧牲流動性或增加額外經濟風險的情況下經歷一些變動。匯率機制的概念也被稱為半掛鉤貨幣系統。

實際例子:歐洲匯率機制

最著名的匯率機制發生在1970年代末的歐洲。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79年引入了ERM,作為歐洲貨幣體系 (EMS) 的一部分,旨在減少匯率波動並在成員國轉向單一貨幣之前實現穩定。它旨在正常化各國之間的匯率,以避免價格發現的問題。

1992年9月16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三的一天,英鎊崩潰迫使英國退出了歐洲匯率機制 (ERM)。

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時,匯率機制達到了頂峰。英國政府最初加入該協議是為了防止英鎊和其他成員貨幣偏離超過6%。

實際例子:索羅斯和黑色星期三

在1992年事件發生的幾個月前,傳奇投資者喬治·索羅斯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英鎊空頭頭寸,如果貨幣跌破ERM的下限,這個頭寸將會盈利。索羅斯認識到,英國在不利的條件下加入了該協議,匯率過高,經濟狀況脆弱。在1992年9月的黑色星期三,索羅斯拋售了一大部分空頭頭寸,令英格蘭銀行感到沮喪,他們為支持英鎊而殊死鬥爭。

歐洲匯率機制在世紀末解散,但在此之前繼任者已經成立。1999年1月設立了匯率機制II (ERM II),以確保歐元和其他歐盟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不會破壞單一市場的經濟穩定。它還幫助非歐元區國家準備進入歐元區。

大多數非歐元區國家同意將匯率波動範圍限制在中央匯率上下15%。必要時,歐洲中央銀行 (ECB) 和其他非成員國家可以介入以保持匯率在此範圍內。一些目前和前任的ERM II成員包括希臘、丹麥和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