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工廠交貨(Ex Works, EXW)?

工廠交貨(EXW)是一個國際貿易條款,描述了賣方在指定地點製造產品,而產品的買方必須承擔運輸成本。工廠交貨(EXW)是當前貿易術語(Incoterms)之一,這是一組由國際商會發布的標準化國際貿易條款。

關鍵要點

  • 工廠交貨(EXW)是一種運輸安排,賣方在特定地點提供產品,但買方需支付運輸成本。
  • 一旦買方獲得商品,他們需負責其他風險,如裝載到卡車上、轉移到船舶或飛機上,並符合買關規定。
  • 工廠交貨是國際貿易術語之一,這是一套由國際商會發布的11個標準化國際貿易條款中的一個。

理解工廠交貨(EXW)

工廠交貨(EXW)要求賣方安全地包裝商品,適當地標記它們並交付到先前約定的地點,如賣方最近的港口。賣方還必須協助買方獲得出口許可或其他所需文件,但買方必須支付文件的實際費用。

一旦買方獲得商品,買方需承擔與商品相關的所有費用和風險。風險可能包括將產品裝上卡車、轉移到船舶或飛機上、處理海關事務、在目標地點卸貨以及存放或轉售它們。即使賣方幫助買方將產品裝上船,若在裝載過程中出了問題,還是由買方支付。

根據工廠交貨,賣方可以將商品裝載到買方指定的運輸方式,但不是必須的;賣方唯一必須做的是在選定的地點提供產品,而買方需要支付運輸費用。

工廠交貨的例子

工廠交貨成本由希望通過去除所謂的賣方運輸附加值來降低成本的企業計算。例如,假設公司A從公司B處買了一對印表機,價值4000美元,運輸成本為200美元。為了省錢,公司A找到了第三方運輸公司以170美元運送這對印表機。為了節省30美元的運輸費,他們與公司B達成了工廠交貨協議。

工廠交貨協議與船上交貨(FOB)協議不同,後者要求賣方負責將商品交到運輸終端並支付所有海關費用以將商品裝上船。與此同時,買方仍需支付尋找、合同、運輸公司以及商品抵達目標國家的海關費。此外,買方還需支付保險費。

實際操作中,由於某些地區的海關規定,工廠交貨有時並不有利。例如,在歐盟,一個非本地的個人或企業無法完成出口申報文件,這樣買方可能會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免費運送(FCA)術語更為可取。免費運送意味著賣方負責將貨物送到指定地點。

工廠交貨 vs. 船上交貨(FOB)

工廠交貨是買方承擔裝載運輸成本的義務。船上交貨(FOB)是指賣方承擔裝載商品的義務。一般來說,船上交貨在商品裝上買家的運輸工具後,所有權轉移給買方。然而,在運輸到最終目的地過程中,賣方可能仍然對商品負責——這取決於合同以及買賣雙方達成的條款。

工廠交貨下的責任

根據EXW,買方在從賣方處取回購買的商品後,承擔大部分責任。轉移的責任包括:

  • 裝載費用:取貨點裝載商品的任何費用
  • 運送到起點港:運送商品到港口的費用
  • 出口海關費用:與關稅、關稅和文件相關的任費用
  • 裝載到運輸工具:將商品裝載到運輸方式的費用
  • 運輸費用:在港口之間運輸商品的任何費用
  • 保險:如需要或希望
  • 進口海關費用:關稅、關稅和文件相關的任何費用
  • 終端費用:可能會在到達終端收取費用
  • 目的地交付:將商品從到達港運送到最終目的地的費用
  • 卸貨:卸貨的費用,如勞動力和設備。

與買方相比,工廠交貨協議中的賣方責任較少。一般來說,它們負責包裝將要裝載和運輸的商品,並為買方提供取貨的地點。

工廠交貨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 允許買方合併多筆購買
  • 能夠匿名供應商
  • 最便宜的選擇
  • 允許買方在國內市場購買

劣勢

  • 買方承擔所有風險和成本
  • 需要在商品購買國擁有值得信賴的代表
  • 如果對過程和成本不熟悉,可能會支付比預期更多的費用

優勢詳解

允許買方合併多筆購買:合併來自各個供應商的購買,幫助買方在商品裝載到取貨地點後減少成本。買方需要更少的集裝箱或運輸方式來將商品運送到抵達港和交付地點。

能夠匿名供應商:商品可以在不同的出口商名下或不同的貿易術語下運送,以在有競爭者監視時保密供應商。

最便宜的選擇:賣方的成本較低,因此你不需要支付他們為掩蓋費用而加的增值費用。

允許買方在國內市場購買:如果你在一個出口能力不強的市場中採購,可以更容易地在國內市場找到所需的商品。

劣勢詳解

買方承擔所有風險和成本:你需負責所有費用、運輸過程中遭受的損害以及損失風險。

需要在商品購買國擁有值得信賴的代表:因為你在另一個國家購買商品,你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代表來確保商品在現場、按承諾交付、裝載和運送。

如果對過程和成本不熟悉,可能會支付比預期更多的費用:如果你對EXW的成本和運輸不熟悉,可能會支付超出預期的費用。

國際貿易術語

工廠交貨、船上交貨和免費運送都是國際商會的國際貿易術語的一部分。這些術語用於國際貿易合同中,概述包括交貨時間和地點、付款、風險何時從賣方轉移到買方以及支付運費和保險費的一方等事項。國際貿易術語並不是實際合同,也不會取代其管轄範圍內的法律。國際貿易術語可以通過貿易合同中的明確條款進行修改。

國際貿易術語首次建立於1936年,當前版本為2020版,共有11個術語。這些術語的形式通常與國內術語相同,如美國統一商法典,但其含義可能有所不同。此外,進出口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可能根據其國際貿易術語有不同的方法計算運費。因此,合同雙方必須指明其術語的管轄法律。

國際貿易術語中的工廠交貨是什麼意思?

工廠交貨是一種運輸安排術語,其中賣方只需在預定地點交付商品,買方承擔運輸成本。除了這些成本,買方還需承擔與商品相關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包括報關條例、裝載和轉移到其他運輸工具等。工廠交貨屬於國際貿易術語(Incoterms),這是一個包含11個術語的標準框架,旨在釐清各種貿易合同。

工廠交貨與船上交貨有何不同?

在運輸安排中,船上交貨和工廠交貨的區別在於買賣雙方之間商品責任的轉移。根據船上交貨合同,賣方負責將商品交到終端以及支付海關費用和將商品裝上船。而買方則需承擔運輸成本、保險以及商品抵達最終目的地後的海關費用。換句話說,一旦商品裝船,買方就承擔商品的責任和所有權,稱為「FOB原產地」或「FOB裝運點」。相比之下,在工廠交貨協議中,賣方只需將商品交到預定地點即可。

工廠交貨對運輸意味著什麼?

根據工廠交貨協議,賣方在運輸、報關和商品在運輸終端包裝和標記後的損壞責任方面節省了成本。雖然這對賣方有時是最佳選擇,但由於某些地區的報關要求,這並非總是可行的。例如,歐盟限制非本地公司完成出口申報文件。在這種情況下,工廠交貨合同會對賣賣雙方都不利。相反,承擔運輸責任的免費運送合同可能是一個更合適的替代方案。

總結

工廠交貨是明確買賣雙方責任的國際貿易協議。根據EXW協議,買方承擔所有提貨和運輸商品到期望地點的責任和成本。

在特定情況下,工廠交貨協議比船上交貨更便宜,但買方必須準備好並了解將商品運輸到期望地點的成本。最佳使用EXW的情況是賣方無法出口商品或買方打算合併購買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