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集團/綜合企業(conglomerate)?

企業集團是一個由幾個不同的,有時互不相關的業務組成的公司。在企業集團中,一家公司擁有幾家較小公司的控制權,這些公司分別獨立經營業務。

企業集團通常通過參與多個不同的市場來分散業務風險,雖然一些企業集團(例如礦業)選擇僅參與某一個行業。經濟學家警告說,大型且分散的企業集團可能變得低效且昂貴,削弱股東的價值。

關鍵要點

  • 企業集團是一個由幾個不同的、獨立的業務組成的公司。
  • 在企業集團中,一家公司擁有較小公司的控制權,這些公司分別獨立經營業務。
  • 企業集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創建,包括併購
  • 母公司可以通過成為橫跨多個行業部門的企業集團來減少單一市場的風險。
  • 經濟學家警告,企業集團可能會變得過於龐大而無法有效運營。

了解企業集團

企業集團是由較小的獨立實體組成的大型母公司,這些實體可能跨越多個行業。每個企業集團的子公司獨立於其他業務部門運營;但是,子公司的經理向母公司的高層管理報告。因此,許多企業集團是跨國和跨行業的公司。

參與多種不同的業務可以幫助企業集團分散在單一市場經營所帶來的風險。這樣做還可以幫助母公司降低總運營成本並減少所需資源。但有時這樣的公司會因規模過大而喪失效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集團可能會出售部分資產,這被稱為企業集團的「大而不治」。

今天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專業化企業集團,從製造業到媒體,再到食品業。一個媒體企業集團可能會先擁有幾家報紙,然後收購電視和電臺以及圖書出版公司。一個食品企業集團可能會從銷售薯片開始,然後決定多元化,買下汽水公司,並通過收購其他食品生產公司來擴展。

企業集團化描述了一個母公司在開始收購子公司時創建企業集團的過程。

企業集團的形成方式

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成為企業集團,有時是多種方式的組合。

收購

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收購:即購買其他公司。如果目標公司規模足夠大,它可能不會僅僅成為一個子公司;相反,它和收購公司可能實際上會合併,將其人員、資產、資源和人員結合成一個新的法律實體。例如,1995年華特迪士尼公司與美國廣播公司(ABC)合併便是一個企業集團合併的例子。

擴張

另一種方法是有機擴張。這種策略更多的是公司重組和重新組織,有時會創建一個母公司來擁有多家較小的公司。例如,2015年,谷歌公司進行重組,母公司成為 Alphabet,而谷歌成為其內部的一個獨立子公司,旨在將公司的核心業務——知名的搜尋引擎——與 Alphabet 快速增加的其他業務分開。

擴展

還有另一種方法是將家族企業或歷史上的單一行業企業擴展到新行業或新領域。伯克希爾哈撒韋(見下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集團實例」)就是一個例子。這家公司源自19世紀馬薩諸塞州的兩家紡織廠,於1955年合併。當沃倫·巴菲特於1965年獲得控制權時,他將其從紡織業轉變為一個控股公司——一個專門投資其他企業的公司,而不是自己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

當然,這些方法之間可以有重疊,一些企業集團是所有三者的結果。案例之一便是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LVMUY),通常稱為 LVMH。這家法國奢侈品企業集團起源於1854年的家族企業——路易·威登,創始人是製作行李箱和其他皮革製品的路易·威登。一個多世紀後,LVMH 在路易·威登與葡萄酒/烈酒公司 Moët Hennessy 合併後成立。

LVMH 本身是75個不同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或者說是「品牌」,涉及六個不同的部門。原先的路易·威登、酩悅香檳和軒尼詩(後兩者由 Moët Hennessy 擁有)是其中的三個品牌。大多數其他品牌是 LVMH 收購來的,雖然它們都趨向於生產高端的可選消費品,但其領域從首飾(蒂凡尼公司)、化妝品(Givenchy Parfums)到出版物(《巴黎人報》)和設計師服裝(芬迪)。

企業集團的優點

對於企業集團的管理團隊來說,不同行業的多樣化公司組合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底線表現。表現不佳的公司或行業可以被其他行業抵消,周期性公司可以由反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公司平衡。通過參與多種不相關的業務,母公司能夠通過共享資源來降低成本,並且多樣化業務利益。結果,單一市場運營所固有的風險被減少。

此外,被企業集團擁有的公司可以獲得內部資本市場的支持,從而有更大的能力作為公司成長。如果外部資本市場不提供所需條件,企業集團可以為其其中的一家公司分配資金。企業集團化的另一個優勢是,它能使隨著公司不斷壯大,母公司免於被收購。

企業集團的缺點

經濟學家發現,企業集團的規模可能會損害其股票的價值,這種現象被稱為企業集團折扣。企業集團持有的個別公司價值的總和往往比企業集團股票的價值高出13%到15%。

歷史顯示,企業集團可以變得如此多樣化和複雜,以至於它們變得難以有效管理。管理層增加的層級會增加業務的間接費用,並且根據企業集團利益的廣泛程度來看,管理層的注意力可能會變得分散。投資者、分析師和監管機構很難看清企業集團的財務健康狀況,因為數據通常是以總體形式發布的,這使得難以看出任何單個公司在企業集團中的表現。這種缺乏透明度也可能會令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自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間企業集團最受歡迎以來,許多企業集團已通過出售和剝離業務,將其管理下的企業數量減少到幾家優先子公司。

1968年 是美國企業集團化趨勢的高峰年,根據《貪婪的年代:華爾街牛市60年代的戲劇和衰敗大結局》,那一年發生了約4500次兼併,當時全美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10家是企業集團。

企業集團的例子

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是一個著名的企業集團,成功地管理涉及飛機製造、紡織品、保險和房地產等多項業務的公司。伯克希爾受到廣泛尊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和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巴菲特的策略是管理資本分配,並允許公司在運營業務方面有接近完全的自主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擁有50多家公司大多數股份,還持有幾十家公司的少數股份。不過,該公司僅有一個小的總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相對較少。

另一個例子是通用電氣(GE)。該公司最初由知名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創立,作為一家電子公司和創新實驗室,後來擴展到擁有從事能源、房地產、金融、媒體和醫療保健業務的公司。該公司由幾個獨立運營但是互相關聯的部門組成。這種互聯性有助於GE初始廣泛研發可以應用於各種產品的技術的使命。

20世紀60年代的企業集團

第一次重大企業集團繁榮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這些早期的企業集團最初被市場認為是高估了的。在那段時間,低利率使大型公司的管理層更容易為槓桿收購辯護,因為借款成本相對較低。只要公司的利潤超過需要支付的貸款利息,企業集團就可以確保投資回報率(ROI)。銀行和資本市場願意為這些收購提供資金,因為它們被普遍認為是安全的投資。

同時,協同效應的理論在商業管理和經濟學界變得流行起來:即通過將公司、產品和市場進行交叉組合可以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這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概念幫助證明了併購的合理性,即使目標公司與母公司的核心業務相距甚遠。

這種樂觀情緒使股票價格保持高位,並允許公司保證貸款。隨著利率調整應對持續上升的通脹,到1980年達到高峰,大型企業集團的光芒逐漸消退。同時也變得明顯的是,被收購的公司並沒有必然改善其業績,這推翻了它們會在被收購後變得更加高效的普遍看法。事實上,由於母公司的誤管理和誤解,它們往往表現更差,拖累了整個公司的業績。所謂的協同效應也就不了了之了。為應對利潤下降,多數企業集團開始出售所收購的公司,縮小規模,回歸核心業務。一些則繼續作為空殼公司存在。

外國的企業集團

企業集團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形式。

中國的許多企業集團是國有企業。

日本的企業集團被稱為「系列」,公司之間相互持有小額股份,並以核心銀行為中心。在某些方面,這種企業結構是一種防禦策略,保護公司免受股市的劇烈波動和敵意收購。三菱公司是一個良好的例子,它參與了系列模式。

韓國的對應企業集團稱為「財閥」,這是一種家族擁有的公司,總裁職位由家族成員繼承,這些家族成員最終擁有比股東或董事會成員更大的控制權。知名的財閥公司包括三星、現代和LG。

什麼公司是最大的企業集團?

按市值計算,全球最大的企業集團是信實工業公司,其市值為2262億美元(截至2022年4月16日)。

Facebook 是企業集團嗎?

雖然該公司本身不喜歡這個術語,但實際上Facebook——現在稱為Meta平臺公司(FB)——可以被認為是一個企業集團。在2010年代,它收購了許多公司。主要收購包括Instagram、WhatsApp、Oculus VR、Onavo 和 Beluga。

Amazon 是企業集團嗎?

Amazon 不認為自己是企業集團,一些商業記者和分析師也同意這一點:他們認為它不符合傳統的企業集團模型,這是一個由多樣化、獨立運營的收購公司組成的龐大企業。

在過去十年中,Amazon 收購了各種企業,其中一些與其根源——在線書店——相去甚遠。主要收購包括 Whole Foods (雜貨)、Kiva Systems(機器人)、PillPack(藥房)、Twitch Interactive(視頻遊戲)和即將收購的米高梅(電影/電視節目)。

儘管如此,電子商務和數字資產/活動仍然是其大部分購買的統一主題,Amazon 也努力將新企業納入其系統——例如,你可以在 Amazon 網站上訂購 Whole Foods 的配送服務。或許我們可以將 Amazon 看作是21世紀的企業巨頭,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新經濟企業集團之一」。

什麼是跨國企業集團?

跨國企業集團是一家擁有至少一個本國以外其他國家公司的公司——即在其總部所在地以外的國家。雖然類似於跨國公司(MNC),但有所不同,因為MNC 可能只是擁有子公司、運營或其他國外持有的公司,而非獨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