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股利無關理論(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
股利無關理論主張股利對公司的股價沒有影響。股利通常是企業從其利潤中支付給股東的現金獎勵,以回報其對公司的投資。
股利無關理論進一步指出,股利可能會損害公司長期的競爭力,因為這筆錢如果再投資於公司以產生收益會更好。
儘管有些公司選擇支付股利而不是增加收益,但許多批評者認為,股利有助於提升公司的股價。
關鍵要點
- 股利無關理論認為公司的股利支付不會為公司的股價增加價值。
- 股利無關理論還認為,股利會損害公司,因為這筆錢如果再投資於公司會更好。
- 當公司為了支付股利而承擔債務而不是償還債務以改善其資產負債表時,該理論是有道理的。
理解股利無關理論
股利無關理論認為,公司的股利支付對股價應該影響不大。如果這一理論成立,則意味著股利不會為公司的股價增加價值。
該理論的前提是,公司賺取利潤和業務增長的能力,而不是股利支付,決定了公司的市場價值並驅動股價。相信股利無關理論的人認為,股利對投資者沒有任何額外好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認為股利支付會損害公司的財務健康。
股利無關理論由經濟學家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和佛朗哥·莫迪利亞尼(Franco Modigliani)於1961年提出。這兩位經濟學家還提出了著名的莫迪利亞尼-米勒定理。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股利與股價
股利無關理論認為,市場高效運行,因此任何股利支付都會導致股價下跌相當於股利的金額。換句話說,如果股價是10美元,幾天後公司支付了1美元的股利,股價會下跌至每股9美元。因此,持有這只股票以獲得股利不會帶來收益,因為股價會因支付相同的金額而調整降低。
然而,支付股利的股票,如許多被稱為藍籌股的已建立公司股票,隨著圖書閉合日期的臨近,股價常常會上漲相當於股利的金額。儘管股價在支付股利後可能會下跌,許多尋求股利的投資者仍會持有這些股票,以獲得其提供的穩定股利,這創造了一種基本的需求。
此外,公司的股價不僅僅由其股利政策驅動。分析師會進行估值分析,以確定股票的內在價值。其中通常包括以下因素:
- 股利支付
- 財務表現
- 質量評估,包括管理層質量、經濟因素以及對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的理解
股利與公司的財務健康
股利無關理論認為,公司可能通過發放股利損害其財務健康,這並不是前所未見的情況。
承擔債務
如果公司為了支付現金股利而承擔債務,例如發行債券給投資者或借用銀行的信貸設施,則股利可能會損害公司。
假設一家公司在過去進行了多次收購,結果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累積了大量債務。債務服務成本或利息支付可能會帶來損害。此外,過多的債務會阻止公司在最需要資金時獲得更多信用。如果公司堅持始終支付股利,股利無關理論的支持者會認為公司是在自損。多年來,所有這些股利支付本可以用於還債。減少債務可能會為剩餘未償債務提供更有利的信用條件,使公司降低其債務服務成本。
此外,債務和股利支付可能阻止公司進行可能有助於長期收益增加的收購。當然,很難確定股利支付是否是公司表現欠佳的原因。管理層的債務管理不當、執行不力以及外部因素(如經濟增長緩慢)都可能導致公司的困難。然而,不支付股利的公司會有更多的現金來進行收購、投資資產和還債。
資本支出
如果公司沒有通過資本支出(CAPEX)進行投資,其估值可能會隨著收益和競爭力的逐漸減弱而下降。資本支出是公司為長期財務健康而進行的大額投資,可能包括購買建築物、技術、設備和收購。
購買股利支付股票的投資者需要評估管理團隊是否有效地平衡了股利支付和投資未來的需求。
股利無關理論與投資策略
儘管有股利無關理論的存在,許多投資者在管理其投資組合時仍然重視股利。例如,當前收益策略旨在識別支付高於平均分配(即股利和利息支付)的投資。整體上相對風險迴避的當前收益策略可以包含在跨風險梯度的一系列配置決策中。
專注於收益的策略通常適合退休者或風險迴避型投資者。這些尋求收益的投資者會購買在穩定支付股利和不易錯過股利支付方面有良好記錄的已建立公司股票。
藍籌公司通常支付穩定的股利。這些是經營多年的跨國企業,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沃爾格林聯合企業(Walgreens Boots Alliance)。這些公司在各自行業領域中處於領導地位,建立了高度可信的品牌,經受住了經濟多次衰退的考驗。
此外,股利可以幫助圍繞資本保全的投資組合策略。若投資組合在股市下跌中遭受損失,股利帶來的收益可以幫助抵消這些損失,保護投資者辛苦賺來的積蓄。
為什麼公司支付股利?
公司支付股利是與股東分享利潤的一種方式。並非所有公司都支付股利。
如何支付股利?
一般而言,股利以現金支付。股利支付也可以再投資於分發它們的股票,以購買更多的股份。
誰有資格獲得股票股利?
在除息日之前購買或已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將在支付日獲得股利。一家公司的董事會會決定這些日期。
結論
股利無關理論認為股利支付不會對公司的股價產生影響。該理論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米勒和佛朗哥·莫迪利亞尼提出。
該理論並非沒有批評者。例如,一些人認為,公司的常規股利支付能力向投資者傳達了財務實力和可持續性,這可能會對股價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