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盈餘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盈餘管理是使用會計技術來製作財務報表,從而呈現公司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過於樂觀的觀點。許多會計規則和原則要求公司的管理層在遵循這些原則時做出判斷。盈餘管理利用這些會計規則的應用方式,創造出膨脹或「平滑」盈餘的財務報表。

要點摘要

  • 會計中,盈餘管理是使用會計技術來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外觀的方法。
  • 公司使用盈餘管理來表現出穩定的利潤,並平滑盈餘的波動。
  • 操縱財務記錄的最受歡迎的方式之一是使用產生較高短期收益的會計政策

理解盈餘管理

盈餘指的是公司在某一特定期間(如一個財季或一年)的淨收入或利潤。公司使用盈餘管理來平滑盈餘的波動,並呈現出每月、每季或每年較一致的利潤。

收入和費用的大幅波動可能是公司運營的一部分,但這些變動可能會令投資者感到不安,他們更喜歡看到穩定和增長。公司的股價通常在盈餘公告後上升或下降,這取決於盈餘是否符合或低於分析師的期望。

管理層可能會感受到壓力,去通過操縱公司的會計實踐來管理盈餘,以達到財務預期並保持公司的股價上升。許多高管的獎金取決於盈餘表現,其他人可能在股價上升時有資格獲得股票期權。

許多盈餘操縱的形式最終會被註冊會計師(CPA)公司在進行審計時揭露,或通過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要求披露。

重要提示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由首席執行官(CEO)和首席財務官(CFO)認證,並對參與欺詐性盈餘管理的管理人員提出指控。

盈餘管理的例子

在管理盈餘時,一種操縱方法是更改會計政策,從而在短期內產生較高的盈餘。

例如,假設一家具零售商使用後進先出(LIFO)方法來計算已售存貨項目的成本。在LIFO下,新進的單位首先被視為出售。由於存貨成本通常隨時間增加,較新的單位成本較高,這創造了較高的銷售成本和較低的利潤。

如果零售商轉換為先進先出(FIFO)方法來確認存貨成本,公司會考慮到較舊的、成本較低的單位首先被出售。FIFO會創造較低的銷售成本費用,因而導致較高的利潤,所以公司可以在當期呈現較高的淨收入。

重大會計政策的變更必須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披露。

另一種盈餘管理的形式是更改公司政策,將更多的成本資本化而不是立即列為費用。將成本資本化為資產可以延遲費用的確認,並在短期內增加利潤。

假設例如,公司政策規定每項購買低於5000美元的物品立即列為費用,超過5000美元的成本可以資本化為資產。如果公司更改政策,開始資本化所有超過1000美元的項目,短期內費用會減少,利潤會增加。

特別注意事項

會計政策的變更必須向財務報表讀者解釋,而且這種披露通常會在財務報表的註腳中指出。這種披露是必要的,因為會計原則中要求一致性。

如果企業每年使用相同的會計政策,財務報表是連貫一致的。這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讓財務報表使用者在查看公司的歷史趨勢時容易識別變化。

會計政策必須解釋,以及公司所有的賬目都公開在財務報表中,這意味著細心的讀者很可能會發現盈餘管理策略。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全面地查閱報告,或者擁有理解所寫內容的知識。

盈餘管理是否合法?

更改會計技術本身並不違法。然而,如果 SEC 認為公司正在創造性地誤導投資者並故意歪曲其業績,那麼它可能會採取行動並處罰款。

為什麼公司進行盈餘管理?

企業管理者進行盈餘管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更高的獎金、避免低於被密切關注的分析師預測、節稅、提升公司價值和創造穩定感。

盈餘管理的類型有哪些?

許多技術用於管理盈餘。例子包括降低資本化限額、從後進先出存貨計價方法轉變為先進先出方法、短期內削減非必要費用,或者將常規業務費用歸結為一次性、非經常性事件。

結論

投資者在投資股票之前應該總是做好功課。這意味著要分析公司的財務報告,以獲得其真實狀況的全貌。不要僅僅盯著公司想讓您看到的標題數據,或信任分析師或其他人會替您完成這項工作。自己查看所有內容,並帶著懷疑的眼光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