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收購會計?

收購會計是描述購買公司資產、負債、非控股權益(NCI)和商譽應如何在買方的綜合財務狀況表上報告的一系列正式指導方針。

被收購公司的公平市值(FMV)在買方的資產負債表中分配於淨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任何產生的差異被視為商譽。收購會計也稱為業務合併會計。

關鍵要點

  1. 收購會計是一系列正式指導方針,描述了被收購公司的資產、負債、非控股權益和商譽應如何由購買者報告。
  2. 被收購公司的公平市值被分配於買方資產負債表中的淨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任何產生的差異被視為商譽。
  3. 所有業務合併都必須被視為會計用途的收購

收購會計的運作原理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和國際會計準則(IAS)要求所有業務合併在會計用途上被視為收購,意味著必須識別一家公司為收購者,另一家公司為被收購者,即使交易創建了一個新公司。

收購會計方法要求所有項目在FMV(第三方在公開市場上支付的金額)進行測量,並在收購時,即收購者控制目標公司的日期實行。包括以下項目:

  • 有形資產和負債:具有物理形態的資產,包括機械、建築物和土地。
  • 無形資產和負債:無形資產,如專利、商標、版權、商譽和品牌認知度。
  • 非控股權益:也稱為少數股權,指持有少於50%已發行股票且無決策控制權的股東。如果可能,非控股權益的公平價值可從被收購公司的股價中得出。
  • 支付給賣方的對價:買方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支付,包括現金、股票或有條件收益。必須為任何未來的支付義務提供計算。
  • 商譽:一旦所有這些步驟完成,購買者必須計算是否存在任何商譽。當購買價格高於在收購中購買的所有可識別有形和無形資產的公平價值總和時,商譽被記錄。

重要提示:公平價值分析通常由第三方估值專家進行。

收購會計的歷史

收購會計於2008年由主要會計機構,即金融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引入,以取代之前的方法,稱為購買會計。

收購會計受到青睞,因為它加強了公平價值的概念。它關注於交易中的現行市場價值,並包括了未確定因素和非控股權益,這在購買方法下未被考慮。

兩種技術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如何對待賤價收購。在購買方法下,被收購企業的公平價值與其購買價格之間的差異被記錄為負商譽(NGW),並在資產負債表中攤銷。而在收購會計下,NGW立即在損益表上被視為收益。

收購會計的複雜性

收購會計提高了併購(M&A)的透明度,但並未使合併財務記錄的過程變得更簡單。被收購公司的每個資產和負債部分都必須在從庫存和合同到對沖工具和或有事項等項目中調整為公平價值。

需要調整和整合兩家公司賬簿的工作量是收購協議由各自董事會達成一致到實際交易完成之間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