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成本是什麼?

代理成本是一種類型的內部公司費用,來源於代理人代表委託人行事的行為。代理成本通常在核心低效、不滿和中斷(例如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利益衝突)後出現。支付代理成本是給代理人的報酬。

關鍵要點

  1. 代理成本是一種來自代理人代表委託人行事的內部費用。
  2. 核心低效、不滿和中斷促成了代理成本的產生。
  3. 包括管理衝突各方需求的費用在內的代理成本被稱為代理風險。
  4. 代理人-委託人關係存在於公司的管理層(代理人)和股東(委託人)之間。

了解代理成本

當企業的高管管理層的利益與其股東的利益衝突時,就可能會出現代理成本。股東可能希望管理層以某種方式經營公司,以增加股東價值。

相反,管理層可能會希望通過其他方式來增長公司,而這些方式很可能與股東的最佳利益相悖。結果,股東會承擔代理成本。

早在1932年,美國經濟學家加德納·科伊特·米恩斯和阿道夫·奧古斯特·拜爾在討論公司治理時,將這些原則應用於大企業的發展中,稱為「代理人」和「委託人」,其中董事和經理的利益與所有者的利益不同。

代理人-委託人關係

相對的動態關係稱為代理人-委託人關係,主要指的是股東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是委託人,而管理操作人員則充當代理人。

然而,代理人-委託人關係也可以指其他具有相似權力特徵的連接方。例如,政客(代理人)和選民(委託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導致代理成本。如果政客在競選期間承諾採取某些立法行動,但當選後未履行這些承諾,選民就會承擔代理成本。另一種已知為「多重委託人問題」的代理人-委託人動態擴展場景描述了一個人代表另一組個人行事的情況。

深入了解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包括在評估和解決爭端過程中與管理衝突各方需求相關的任何費用。這種成本也被稱為代理風險。在任何委託人沒有完全自主權的組織中,代理成本都是必要的費用。

由於管理層未能以有利於其下屬代理人的方式運營,最終可能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這些成本也指經濟激勵,如績效獎金、股票期權和其他激勵措施,這些措施將刺激代理人適當執行其職責。代理人的目的在於幫助公司繁榮,從而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持一致。

不滿的股東

與管理層方向不一致的股東可能不太願意長期持有公司的股票。此外,如果某一特定行動促使足夠多的股東出售其股票,可能會發生大量拋售,導致股價下跌。結果,公司有財務利益來使股東受益並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

此外,大量的股票拋售可能會嚇退潛在的新投資者,從而引發連鎖反應,進一步壓低股價。

在股東對公司高層行動特別不滿的情況下,可能會嘗試選舉不同的董事會成員。如果股東投票任命新成員取代現有管理層,管理層可能會被驅逐。這種劇變不僅會導致顯著的財務成本,還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神資源。

這類動盪還會引發上層權力重置固有的煩人且昂貴的繁文縟節問題。

代理成本的真實案例

某些最臭名昭著的代理風險例子來自於金融醜聞,如2001年的安然公司倒閉案。據SmallBusiness.chron.com報導,由於該公司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以欺詐性會計信息為基礎,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其股票,這些股票價格被人為抬高。結果,當安然股票價格隨之暴跌時,股東們遭受了巨大損失。

根據會計雜誌的說法,可以簡單地總結為,「安然倒閉事件是由個體和集體貪婪導致的,這種貪婪孕育於市場狂熱和企業傲慢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