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紓困(Bailout)?

紓困是指當一家企業、一個個人或政府向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資金或資源(也稱為資本注入)。這些行動有助於防止該企業可能倒閉而帶來的後果,這些後果可能包括破產和未能履行其財務義務。

企業和政府可能會獲得紓困,這可能以貸款、購買債券、股票或現金注入的形式提供,並可能要求獲得紓困的方根據條款償還支持。

關鍵要點

  1. 紓困是向面臨即將崩潰的企業或組織注入資金。
  2. 紓困可以以貸款、債券、股票或現金的形式進行。
  3. 一些貸款需要償還——有些帶有利息,有些則不帶利息。
  4. 紓困通常提供給對整體經濟有直接影響的公司或行業,而不僅僅是特定的市場部門或行業。

紓困解析

紓困通常僅針對那些破產可能對經濟產生嚴重不利影響的公司或行業,而不僅僅是特定的市場部門。

例如,一家擁有大量勞動力的公司可能會獲得紓困,因為如果該企業倒閉經濟無法承受大規模失業的飆升。通常,其他公司會介入並收購陷入困境的企業,這稱為紓困接管。

允許一家企業失敗可能會對公司本身和更廣泛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傳染效應。以下是一些讓公司失敗並非總是最佳選擇的原因,以及為什麼紓困可能是可取的:

  1. 失業損失:如果公司倒閉,可能會導致大量失業,並對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失業會導致消費支出減少、稅收減少,以及對社會保障計劃的負擔增加。
  2. 經濟不穩定:當一家大型公司倒閉時,可能會造成經濟不穩定,特別是如果它與其他公司或行業有密切聯繫。這可能會引發多米諾效應,導致其他公司失敗,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害。
  3. 投資者信心喪失:允許一家公司倒閉會侵蝕投資者信心,並導致對金融系統和股票市場的更廣泛信任喪失。這會讓其他公司更難籌集資金,可能導致經濟下行螺旋。
  4. 法律複雜性:讓一家公司倒閉的過程可能既複雜又混亂,特別是如果公司有許多未償還債務或複雜法律義務。這可能導致漫長的法律訴訟,既昂貴又耗時。

總的來說,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公司倒閉可能是一個必要且不可避免的結果,但通常被視為最後的手段,並且通常通過紓困或其他形式的財政支持來避免。

紓困範例

美國政府有悠久的紓困歷史,可以追溯到1792年的恐慌。自那時以來,政府在1989年的儲蓄與貸款紓困期間協助了金融機構,拯救了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資助了政府資助的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在2008年「太大而不能倒」的紓困期間穩定了銀行,該紓困正式稱為2008年應急經濟穩定法(EESA)。此外,金融業並不是唯一多年來獲得救助資金的行業。洛克希德飛機公司(LMT)、克萊斯勒、通用汽車(GM)和航空業也獲得政府和其他紓困支持。

2010年,愛爾蘭為愛爾蘭盎格魯愛爾蘭銀行公司提供了293億歐元的紓困。希臘從歐盟(EU)獲得的紓困金額高達約3260億歐元。然而,希臘並不是唯一需要外部援助來管理債務的國家。其他救助包括1997年的韓國、1999年的印尼、1998年、2001年和2002年的巴西,以及2000年和2001年的阿根廷。

值得理解的是,許多獲得救助資金的企業最終將償還貸款。例如,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償還了其財政部的債務,AIG也如此。然而,AIG還以其他方式獲得了援助,這些方式比僅僅財務援助更難追蹤。

正如您所看到的,紓困有多種形式。每次新的紓困,記錄簿都會重新打開並更新最大的受益者獎勵。考慮一些其他歷史金融救助吧。

在1792年的恐慌期間,革命戰爭的債務導致政府紓困了13個美國。

金融業紓困

美國政府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提供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紓困。這次拯救針對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因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崩潰和隨後的信貸危機而遭受嚴重損失。銀行在抵押貸款借款人信用評分較低的情況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貸款,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貸款損失,因為許多人無法償還房屋貸款。

像Countrywide、利曼兄弟和貝爾斯登這樣的金融機構倒閉了,政府則用一個大規模援助方案作出了回應。2008年10月3日,總統喬治·布希簽署了2008年應急經濟穩定法,該法促使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創立。TARP允許美國財政部花費高達7000億美元從數十家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購買有毒資產。到其結束時,TARP向金融機構分配了超過4430億美元。這一數字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紓困。

貝爾斯登在2006年達到20億美元利潤的頂峰後,於2008年被摩根大通收購,成為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汽車業紓困

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GM)等汽車製造商也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陷入困境。這些汽車製造商也尋求了納稅人的紓困,理由是,如果沒有紓困,他們將無法保持償付能力。

汽車製造商在銷量大幅下滑的雙重影響下,經歷了汽油價格飆升和許多消費者無法獲得汽車貸款的困境。更具體地說,油價高企導致製造商的SUV和更大型車輛銷售急劇下降。與此同時,公眾在金融危機期間難以獲得融資,包括汽車貸款,因為銀行加緊了貸款要求,進一步阻礙了汽車銷售。

雖然原本針對金融公司,但這兩家汽車製造商最終從TARP中支取了約635億美元以維持運轉。到2009年6月,克萊斯勒(現為菲亞特克萊斯勒,FCAU)和GM從破產中走出,至今仍是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

截至2021年4月,美國財政部已經收回了4430億美元中的3770億美元,GM和克萊斯勒提前幾年償還了它們的TARP貸款。美國財政部最終撇帳約66億美元,包括股票損失。

為什麼要紓困公司?

如果公司面臨嚴重的財務困難,威脅到其生存,包括債務激增、收入下降或市場突然下跌,則可能需要紓困。紓困可以為公司提供必要的資金,繼續運營、重組業務和償還債務。通常,只有當允許公司倒閉會對更廣泛的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時,才會實施紓困。

紓困的好處是可以防止公司或組織及其行業的崩潰,保留工作崗位,並保持經濟穩定。這尤其適用於一家公司倒閉可能導致的連鎖效應,可以引發更多企業失敗。

紓困的風險是什麼?

紓困的風險包括道德風險,即公司可能變得魯莽,承擔過多風險,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失敗將會被拯救。另一個風險是納稅人或其他投資者可能必須為紓困買單,而沒有看到什麼回報。

紓困的條件是什麼?

紓困的條件將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然而,通常會有一套條件或要求接收紓困,例如重組計劃或公司管理和運營的變更。紓困也可能附有某些限制,如執行補償限制、債務限額或增加的監督和問責措施。這些條件旨在確保公司能夠實現財務穩定,避免未來的紓困需要。

總結

當第三方(通常是政府或政府機構)介入提供資本、信貸和其他形式的支持以挽救公司或多家公司的時候,就發生了紓困。通常,當允許公司或公司失敗,會導致傳染效應並創造成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時,紓困才會啟動。除了政府,其他公司、私人個人或非營利組織也可能參與紓困。當公司接受紓困後,通常會看到其管理團隊被更換,債務被重組,公司可能也會被出售。因此,現有股東不一定會因為紓困而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