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第二次上任時提出的經濟政策的暱稱。安倍經濟學包括增加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政府支出以及實行改革以使日本經濟更具競爭力。《經濟學人》將該計劃描述為“混合再通脹、政府支出和旨在使經濟擺脫超過二十年的停滯狀態的增長策略”。

理解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像雷根經濟學或柯林頓經濟學一樣,是指特定政治家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被推廣為擺脫日本經濟長期低增長和總體通縮的一種方式。日本的經濟問題可以追溯到90年代,也被稱為“失落的十年”。這是一個顯著的經濟停滯時期,起因於80年代的大規模房地產泡沫破裂和90年代初的資產價格泡沫破裂。

日本政府對經濟衰退的反應是運行巨額預算赤字以資助公共工程項目。1998年,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一篇名為《日本的陷阱》的論文中指出,日本可以通過承諾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來提高通脹預期,從而降低長期利率並促進打破經濟停滯所需的支出。

主要要點

安倍經濟學是一套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第二次上任時倡導的經濟政策。

安倍經濟學最初被描述為三箭方針,即增加貨幣供應、進行政府支出以刺激經濟、並進行經濟和監管改革以使日本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隨著安倍首相繼續執政,安倍經濟學的範圍擴展,現在涵蓋了女性就業、可持續增長以及旨在進一步數字化日本的Society 5.0概念。

日本採取了克魯格曼的一些建議,擴大國內貨幣供應並保持極低的利率。這促進了經濟復甦,從2005年開始,但最終未能阻止通縮。

安倍經濟學和三支箭

安倍在2012年12月開始了他的第二個任期。不久後,他啟動了他的安倍經濟學計劃,以提振日本停滯不前的經濟。在選舉後的一次演講中,安倍宣布,他和他的內閣將“實施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鼓勵私人投資的增長策略,通過這三個支柱來取得成果”。

安倍的計劃由三支“箭”組成。第一支箭是印製額外的貨幣——約60萬億到70萬億日元——以使日本出口更具吸引力,並產生適度的通脹——約2%。第二支箭是新的政府支出計劃,以刺激需求和消費,促進短期增長,並在長期內實現預算盈餘

安倍經濟學的第三個組成部分更為複雜——對各種規章制度進行改革,使日本工業更具競爭力,並鼓勵私營部門的投資。這包括公司治理改革、放寬在特殊經濟區招聘外籍員工的限制、使公司更容易解雇無效員工、放寬醫療行業的限制、以及實施措施以幫助國內外企業家。所提出的立法還旨在重組公用事業和製藥行業,並現代化農業部門。也許最重要的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經濟學家吉崎達彥描述其為安倍經濟振興策略的“關鍵”,通過自由貿易使日本更具競爭力。

安倍經濟學成功了嗎?

像自泡沫破裂以來的所有日本經濟政策一樣,安倍經濟學有時運行良好,有時停滯不前。通脹目標已經達成,日本的失業率比安倍第二次上台時降低了超過2%。同樣,名義GDP增加了,企業稅前利潤和稅收收入均顯著上升。然而,日本的成功時期有時會被全球經濟力量和該國最顯著的經濟問題——快速老齡化人口——所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