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塞貨 (Channel Stuffing)?

塞貨是一種欺騙性的商業行為,公司故意向零售商沿其分銷渠道發送超過他們能夠向公眾銷售的產品,以此來誇大銷售和收益數字。塞貨通常發生在如季度末或年末等報告期之前,因為管理層擔心薪酬會受到影響,因此試圖“達成數字”。

關鍵要點

  • 塞貨是指公司向分銷渠道中的分銷商和零售商運送超過最終用戶在合理時間內可能購買的商品。
  • 通過塞貨,分銷商可以暫時增加某一特定期間的銷售數字和相關利潤指標。
  • 監管機構對此行為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欺騙性的。在某些情況下,對違規公司可以採取法律行動。

塞貨的運作方式

塞貨是指公司向分銷渠道中的分銷商和零售商運送超過最終用戶在合理時間內可能購買的商品。這通常通過提供誘人的激勵措施,包括大幅折扣、回扣和延長付款期限來實現,以說服分銷商和零售商購買超出其當前需求的數量。

通常,分銷商保留退回未售出庫存的權利,這使最終銷售是否真正發生變得值得懷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對塞貨行為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是公司用來加速收入確認以達到短期收入和收益目標的手段,因此對投資者具有誤導性。

通過塞貨,分銷商可以暫時增加某一特定期間的銷售數字和相關利潤指標。這一活動還會導致應收賬款的人工增加。然而,由於無法銷售多餘的產品,零售商會將多餘的商品退回給分銷商,而不是以現金支付,分銷商則必須重新調整其應收賬款(如果遵守一般會計原則 (GAAP) 程序)並最終調整其底線。

換句話說,塞貨行為終將被揭穿,因為公司無法維持其塞貨的銷售速度。塞貨行為並不限於批發和零售行業;它可以在工業部門、高科技行業和製藥行業中發生。Valeant Pharmaceuticals 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該公司在2016年被判定塞貨罪名成立。

汽車行業也曾被指控塞貨,向經銷商發送超過需求量的新車以此來誇大銷售數字。

這種欺詐行為通常是為了達到薪酬目標或提高股票價值或防止其在發布季度或年度業績時下跌。

塞貨的例子

在2004年8月,製藥公司 Bristol-Myers Squibb (NYSE: BMY) 同意支付1.5億美元以解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出的塞貨訴訟。

法庭文件揭示了以下事實:

兩年來,Bristol-Myers 欺騙市場,使其相信公司達到了財務預測和市場預期,而事實上,公司主要通過塞貨和操縱性會計手段達到了這些數字。嚴厲的制裁是必要的,以追究 Bristol-Myers 的違規行為責任,並阻止 Bristol-Myers 和其他上市公司參與類似的計劃。

Bristol-Myers 主要通過在每季度末向分銷渠道塞入過量庫存來誇大其業績,這些藥品銷售給批發商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因此,Bristol-Myers 大幅低估了應付 Medicaid 和某些主要供應商的回扣應計額,這些供應商從批發商處購買了大量藥品。

除了支付數百萬美元的罰款外,2003年3月,Bristol-Myers 重新申報了先前的財務報表,並披露了其塞貨行為和不當會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