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收益(Earnings)?

公司的收益是稅後淨收入。這是公司的最終盈餘或其利潤。

收益或許是公司財務報表中最重要且最受關注的數字。它顯示了一家公司相較於分析師預期、自身歷史表現以及其競爭對手和行業同僚的真正盈利能力。

收益是公眾公司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因為它們只能用於兩種方式:它們可以投資於業務以增加未來的收益,或者可以用來獎勵股東以發放股息。

關鍵要點

  • 收益指的是公司在某個季度或財政年度內的利潤。
  • 收益是用於判定股票價值的重要數字,特別是當其與分析師預期不同時。因此,這些數字可能會被操縱。
  • 公司的收益被用於許多常見的財務分析比率,如每股收益(EPS)和收益率(Earnings Yield)。
  • 使用收益的財務比率可以用來判定公司的健康狀況和穩定性,以及其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理解收益

收益是公司在特定期間,通常定義為一個季度或一年的利潤。每個季度結束後,分析師們會等待其所跟隨的公司的收益發布。收益之所以被研究,是因為它們代表了公司表現的直接聯繫。

與分析師預期不同的收益可能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很大影響,至少在短期內如此。例如,如果分析師平均估計每股收益為 $1,但實際數據為每股 $0.80,那麼該股票價格可能會因「收益未達預期」而下跌。

超過分析師收益預測的公司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持續未達收益預測的公司可能被視為不吸引人且風險高的投資,即使該公司只需提高其財務預測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引收益,其股價也可能會受損。

根據公司的情況,這些結果也有例外。例如,亞馬遜(AMZN)在2000年代初期幾個季度收益未達預期,當時它正在構建其各個業務單元。一些投資者能夠理解其長期潛力,並繼續吸引投資者。

相反的例子是谷歌(Google),一家以低估承諾並超額完成的公司。因此,谷歌一再超出收益預期。然而,分析師社群理解這一點,並開始將谷歌的保守策略納入到EPS預期中。

一般來說,一個被視為具有強大潛力的新創公司可以度過幾個令人失望的季度,儘管它通常需要對收益未達預期提供合理解釋。就像亞馬遜的情況那樣,其解釋是對未來收益的大量投資。

收益的衡量標準

收益有很多衡量標準和用途。一些分析師喜歡計算稅前收益(EBT),也稱為稅前收入。一些分析師更願意看到息稅前收益(EBIT)。而主要在固定資產水平較高的行業,一些分析師則更喜歡查看息稅折舊攤銷前收益(EBITDA)。這三個數字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盈利能力測量。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是一個常被引用的比率,用於顯示公司在每股基礎上的盈利能力。它是通過將公司的總收益除以流通股數計算得出的。

市盈率

收益還用於決定一個重要指標,稱為市盈率(P/E Ratio)。市盈率是用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計算得來的,投資者和分析師通常用其來比較同一行業或部門中公司的相對價值。

如果某公司的市盈率相較於其行業同僚較高,該公司的股票可能被認為估值過高。相反,如果某公司的股票價格相對於其收益較低,該公司可能被視為估值過低。

收益率

收益率是指最近12個月的每股收益除以當前每股市場價格,這是衡量收益的另一種方式。實際上,這只是市盈率的倒數。

對收益的批評

由於公司收益是一個重要指標,並且對股票價格有直接影響,管理者可能會誘導操縱收益數字。這既非法又不道德。

一些公司試圖通過在財務報表中顯著顯示收益來吸引投資者,以掩蓋報表中下部報告的弱點,如不穩定的會計實踐或意外的銷售下降。這些公司被認為收益質量差或弱。

每股收益數字也可能通過回購股份或其他方法改變流通股數來被抬高。公司可以通過動用保留盈餘或借款來回購股份,使得其看起來每股收益增加了。

其他公司可能會收購市盈率較高的小公司,以便提振自己的數字,使其看起來更有利。

當收益操縱被揭露後,隨之而來的會計危機往往會讓股東們面臨股票價格迅速下跌的困境。

公司的收益與收入是否相同?

公司的收益是指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利潤,這相當於淨收入。收益不同於毛收入,後者是稅和其他費用扣除之前的收入。

收益在財務報表上什麼地方列出?

收益通常被稱為公司的「底線」,因為它們列在財務報表的最下面一行。它們通常標示為「淨收入」(或「淨虧損」)。

保留盈餘是什麼?

保留盈餘是公司以備未來使用的淨收入或利潤的一部分。這些收益未作為股息支付給股東。保留盈餘表示公司為未來的開支(如投資設備、招聘、償債或其他必要支出)存下了多少錢。

結論

收益是公司在一個季度或一個財年計算的利潤。它們是決定公司股票價值的關鍵因素。如果收益低於預期,公司股價可能會下跌。如果收益高於預期,股價可能會上漲。

收益是許多用於分析公司財務穩定性的財務比率的重要部分。它們也能幫助分析師判定公司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由於收益對公司股票價值至關重要,數字被操縱的可能性也始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