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應急可轉債(CoCos)?

應急可轉債(CoCos)是歐洲金融機構主要發行的債務工具。這些證券的運作方式類似於傳統的可轉換債券。它們有一個特定的行使價格,一旦突破,便允許將債券轉換為股權或股票。

CoCos,也被稱為AT1債券,是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此外,CoCos也稱為增強資本票據(ECN)。這種混合債務證券的重要性在於,它包含了專門的選項,幫助發行的金融機構吸收資本損失。

CoCos可以通過在特定的不利資本狀況出現時將債務轉換為股票來幫助銀行穩定其資產負債表。它們是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創建的,用以幫助資本不足的銀行,並減少納稅人資金救助的潛在風險。

關鍵要點

  1. CoCos有一個行使價格,在這個價格點上債券可以轉換為股票。
  2. 它們被銀行業用來自動吸收損失並滿足監管資本要求。
  3. 資金困難的銀行不需償還債券、支付利息或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4. CoCo投資者可以收到通常高於傳統債券的利息支付。

理解應急可轉債(CoCos)

目的

CoCos的設計旨在自動覆蓋銀行損失,並幫助滿足巴塞爾協議III強加的額外一級(AT1)和二級(T2)監管資本要求。

CoCos 和 可轉換債券的比較

銀行發行的應急可轉債與標準可轉換債券間有顯著差異。可轉換債券具有類似於債券的特性,它們支付定期的利息並在基礎企業默認的情況下擁有優先權。

這些債務證券還允許債券持有人以特定的行使價格將債務證券轉換為發行者的普通股股票。這為投資者提供了股票價格上升的潛在收益。行使價格是需要達到以進行轉換的特定股票價格。

投資者可以因為公司股價上漲時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而受益。可轉換功能允許投資者享受具有固定利率的債券的利益以及股價上升帶來的資本增值潛力。

CoCos 的不同特點

應急可轉債通過修改轉換條款擴展了可轉換債券的概念。與可轉換債券一樣,投資者在債券期限內會收到定期的固定利息支付。但在發行者的資本下降到特定水平以下時,CoCos會自動為投資者創造損失。達到這些通常為總風險加權資產的7%或5.125%的點會給投資者帶來三種潛在結果:

  1. CoCo轉換為普通股
  2. CoCo的價值暫時下調
  3. CoCo的價值永久下調

廣泛來說,觸發點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包括基礎股票的價格,銀行滿足監管資本要求的需求,或管理監督機構的要求。

截至2019年,CoCos尚未在美國銀行業中引入。

CoCos 的背景

應急可轉債在幫助金融機構滿足巴塞爾協議III資本要求方面變得流行。巴塞爾協議III是一項監管協議,概述了銀行業的一套最低標準。其目標是改進對關鍵金融部門的監督、風險管理和監管框架。

巴塞爾協議III框架

作為標準的一部分,銀行必須維持足夠的資本以承受金融危機並吸收貸款和投資中的意外損失。巴塞爾協議III通過限制能夠包括在其各種資本層次和結構中的資本類型來加強銀行的資本要求。

一種銀行資本是Tier 1資本,即可用於沖銷壞賬的最高評級資本。Tier 1資本包括保留盈餘,即累積的利潤帳戶,以及普通股股票。銀行向投資者發行股票以籌集資金來運營和沖銷壞賬損失。

CoCos作為額外的Tier 1資本(AT1),幫助歐洲銀行滿足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它們允許銀行吸收核銷壞賬或其他金融行業壓力的損失。

銀行如何使用應急可轉債

銀行使用應急可轉債的方式與公司使用可轉換債券的方式不同。銀行有自己的參數來決定債券的轉換為股票的條件。CoCos的觸發事件可以是銀行的Tier 1資本價值、監管機構的判斷或銀行基礎股票的價值。

銀行通過CoCo債券來吸收財務損失。與僅根據股票價格上升轉換為普通股不同,CoCos的投資者同意在銀行資本比率低於監管標準時,用股權交換定期收入。

重要的是,當轉換被觸發時,股票價格可能低於期望。如果銀行遇到財務困難且需要資本,這反映在其股票價值中。因此,CoCos可能會在股票價格下降時轉換為股權。這使得投資者面臨損失的風險。

對銀行的好處

  1. 應急可轉債是全球市場中資本不足銀行的理想產品,因為它們內置了選項,允許銀行同時滿足資本要求並限制資本分配。
  2. 發行銀行從債券發行中籌集資本。然而,如果銀行承擔了大量壞賬,則可能低於其巴塞爾協議Tier 1資本要求。在這種情況下,CoCos包含了一項條款,規定銀行無需支付定期利息支付,甚至可能將全部債務核銷以滿足Tier 1要求。
  3. 當銀行將CoCo轉換為股票時,可以從其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移除債務的價值。這一記帳變化允許銀行再度承擔新增貸款。
  4. 該證券沒有終止日期,要求將本金返還給投資者。如果銀行遭遇財務困難,則可以推遲支付利息,強迫轉換為股權,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將債務核銷至零。

美國銀行發行優先股票而非CoCos滿足AT1資本要求。

CoCos對投資者的好處和風險

好處

由於高收益在安全性較高、收益較低的產品環境中,應急可轉債的受歡迎程度增加。許多投資者購買CoCos,希望有一天銀行會通過回購來贖回債務,並在此之前,他們將獲得高回報並接受高於平均水平的風險。

投資者以銀行設定的轉換率獲得普通股。金融機構可以將股價轉換價定義為債務發行時的相同價值、轉換時的市場價值或任何其他期望的價位。

風險

CoCo轉換為股票的一個缺點是股價會被稀釋,進一步降低每股收益比率。

沒有保證CoCo會永遠轉換為股權或完全贖回,意即投資者可能持有CoCo多年。

允許銀行發行CoCos的監管機構希望銀行資本充足,因此可能使投資者難以出售或清空CoCo倉位。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歐洲銀行可以通過發行CoCo債券籌集Tier 1資本。
  • 在必要時,銀行可以推遲支付利息或將債務核銷至零。
  • 投資者會收到定期的高收益利息支付。
  • 如果觸發較高股價的CoCo轉換,投資者會收到股價上升的收益。

缺點:

  • 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較高,而且在債券轉換為股票時幾乎沒有控制權。
  • CoCos轉換為股票時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獲得股票。
  • 如果監管機構不允許出售,投資者可能會很難出售CoCos倉位。
  • 發行CoCos的銀行需支付高於傳統債券的利率。

應急可轉債的範例

假設德意志銀行發行的應急可轉債的觸發點設置為核心Tier 1資本,而不是行使價格。如果Tier 1資本降至5%以下,則可轉換債券自動轉換為股權,銀行通過從其資產負債表上移除債務來改進其資本比率。

如果投資者持有面值1,000美元的CoCo,每年支付8%的利息,則債券持有人每年會收到80美元的利息。當銀行報告了廣泛的貸款損失時,股票價值為每股100美元。銀行的Tier 1資本降至5%以下,觸發CoCos轉換為股票。

轉換比率允許投資者以1,000美元的CoCo投資獲得25股銀行股票。然而,該股票在過去幾周內已經從100美元穩步下跌至40美元。這25股的價值在每股40美元時為1,000美元。投資者決定持有股票,而次日價值降至每股30美元。這25股現在值750美元,投資者已經損失了25%。

重要的是,持有CoCo債券的投資者需要權衡風險,並且在債券轉換時需要迅速行動。否則,他們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如前所述,當CoCo觸發時,購買該股票的時間可能不理想。

CoCos 與 瑞士信貸失敗

2023年,在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士信貸之後,瑞士信貸集團的或有可轉換證券遭受了創紀錄的170億美元損失。瑞士政府撮合的交易旨在控制全球金融市場內部的信任危機蔓延。

該交易觸發了TotCoCos的全面核銷,這引發了一些債券持有人的憤怒反應。瑞士信貸發行的13期CoCos總額達到60億瑞士法郎。

然而,CoCos的設計初衷本就是為了應對類似於此的危機點,其風險也是為人所知的。

其他歐洲貸款機構的CoCo債券也大跌,德意志銀行的6.5億英鎊(7.92億美元)7.125%票據遭遇其歷史上最大單日下跌。

CoCos是歐洲銀行在壓力時期增加資本並提供額外損失吸收能力的一種流行方式。然而,瑞士信貸的經歷引發了市場對CoCo市場和AT1債券未來的擔憂。

雖然歐洲監管機構重申,股權應在債券持有人之前吸收損失,但針對將銀行最具風險債務核銷的決定引發了一些債權人的強烈反應。需要注意的是,歐洲和英國的大多數其他銀行對其AT1債券有更多的保護條款。瑞士信貸和瑞銀在其交易條款中包含了永久核銷的條款。

CoCos與可轉換債券有何不同?

應急可轉債(CoCos)和可轉換債券都具有引發債券轉換為股權或股票的價格點。然而,CoCos擁有數個觸發條件,而傳統的可轉換債券只有一個。

由於風險較高,CoCos支付的利息率高於可轉換債券。它們還具有特殊選項,幫助銀行吸收資本損失。

此外,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在基礎企業默認時擁有優先權。CoCos是由銀行發行的次級債務。CoCos主要由銀行用來改善其財務狀況,而公司則使用可轉換債券籌集資金。

應急可轉債是否受到監管?

是的,CoCos受到歐盟的巴塞爾協議III監管框架的監管。框架設置了銀行業的最低標準,以改善監督、風險管理和資本要求。

金融危機期間應急可轉債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銀行面臨金融壓力或不確定時期,CoCos的價值可能會顯著下降,因為它們是高風險工具。如果銀行遇到困難並需要額外資本,其股價可能會下跌,這會使CoCo投資者面臨損失。如果銀行未能滿足其資本要求,則可能推遲支付利息或以較低價轉換債券以滿足監管標準。在極端情況下,銀行可能會將CoCos價值核銷為零。

總結

應急可轉債(CoCos)是由歐洲金融機構發行的一種債務工具。它們類似於傳統的可轉換債券,可在特定行使價格轉換為普通股。

CoCos用於銀行業以加強銀行的Tier 1資產負債表,允許吸收資本損失。因此,CoCos是高收益、高風險產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