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是什麼?

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或家庭在扣除聯邦、州和地方稅及其他強制性費用後,用於消費或儲蓄的金額。經濟學家密切關注可支配個人收入,作為評估經濟強弱的重要指標。又稱為可支配個人收入或淨收入,它包括必需支出如食物和租金以及可自由支配的休閒和奢侈品消費。

關鍵要點

  • 可支配收入是扣除稅款和其他強制性費用後的收入金額。
  •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支付所有必要支出後剩餘的淨收入。
  • 經濟學家會監測這兩個數字,以了解整體消費者的儲蓄、消費和借貸行為。

可支配收入的公式和計算

計算可支配收入有多種方法,但主要公式是:

可支配收入 = 總收入 – 稅款 – 強制扣除項

總收入是指個人賺取的全部毛工資。有時會根據調整因素對其進行調整,例如,客戶退貨會降低個體工商戶的總收入。 稅款被排除在可支配收入之外,因為它們是強制性的。 個人可以縮減開支以省錢或揮霍在豪華汽車上,但稅款沒有迴旋餘地。

理解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或家庭繳納稅款後剩下的金額。它是可以用來支付必需品如食物和租金的部分收入。人們還可以利用可支配收入支付可選項目,進行休閒活動和投資。

這種類型的收入在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驅動了消費者的支出,公司收入,儲蓄和投資。延伸來說,它影響了對商品的需求、製造水平、分銷以及整體經濟的健康狀況。

不同的統計度量和經濟指標是基於可支配收入數字計算的。例如:可自由支配收入、個人儲蓄率、邊際消費傾向(MPC)和邊際儲蓄傾向(MPS)。

特殊考量

聯邦政府使用略微不同的方法計算工資扣押情況下的可支配收入。這是指在每次發薪日前扣押部分工資,直到拖欠的稅款或逾期的撫養費已支付為止。為此,政府使用可支配收入作為起點來確定每次薪水中的扣押金額。扣押金額不得超過一個人可支配收入的25%或超過聯邦最低工資30倍的那部分收入,以較低者為準。參加養老計劃的部分毛收入在此計算中也被扣除。

如何使用可支配收入

與稅款不同,可支配收入相對靈活且高度個性化。它包括了必要和非必要的支出。以下是一些人們通常用可支配收入進行的主要支出類別。

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等於可支配收入減去所有必要的支付,包括按揭或租金、健康保險、食物和交通。這部分可支配收入可以隨意使用。當失去工作或減薪時,可自由支配收入是首先縮減的。銷售可自由支配商品(如珠寶或度假套餐)的企業在經濟衰退期間往往受損最嚴重。經濟學家密切關注他們的銷售情況,以判斷經濟衰退和復蘇的跡象。

個人儲蓄率

個人儲蓄率是指將可支配收入用於儲蓄的比率。在2005和2006年的數月內,平均個人儲蓄率首次自1933年以來跌至負值。這意味著美國人每月花光了所有的可支配收入,仍然需要利用儲蓄或借貸來應對。

邊際傾向

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每增加1美元的可支配收入即刻花費的百分比,而邊際儲蓄傾向是指儲蓄的百分比。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都與收入正相關。隨著收入增加,人們更可能購買商品和儲蓄。這通常在圖形上顯示為向上的曲線。

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性

可支配收入不僅對個人重要,對整個社會也具有重大價值。其主要特性包括:

  • 財務靈活性:有可支配收入使人們有自由決定如何花錢。這對滿足當前需求以及制定長期計劃至關重要。
  • 更高生活水準: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意味著更高的生活水準。這使人們能享受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休閒活動、愛好以及參加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機會。
  • 經濟增長:消費者支出是宏觀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可支配收入推動。當人們有額外的錢時,他們更傾向於花在產品和服務上,從而促進經濟活動並促進就業。
  • 儲蓄和投資:有可支配收入的人可以為未來存錢。這使人們能夠實現長期目標,如大學學費和退休。投資通過向公司提供資本來促進經濟增長。
  • 稅收收入:一個沒有可支配收入的人可能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應稅收入。稅收是政府支出的主要來源。

解讀可支配收入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跟蹤月度可支配個人收入的變化。該機構報告稱,2024年2月的可支配收入比前一個月增加了89.9億美元,增幅為0.5%。這一月度變化的減少意味著家庭相對於前一個月的剩餘收入減少。

聯邦儲備局也對可支配收入感興趣,因為家庭儲蓄和支出會影響貨幣和財政政策。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報告稱,截至2024年1月,總體實際可支配個人收入超過16.95萬億美元。在2021年3月,聯邦儲備局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時,該數字大約為20.42萬億美元。

某些行業(如農業)有充分理由關注可支配收入數據。美國農業部衡量平均個人在食品上的可支配收入百分比,這有助於農民規劃未來的收成。

如何計算可支配收入?

要計算你的可支配收入,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毛收入是多少。對個人而言,毛收入是你的總工資,即在扣除稅款和其他項目之前賺得的金額。從毛收入中扣除你所欠的所得稅,剩下的金額就是你的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淨收入還是毛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淨收入,它是從毛收入中扣除所有稅款後剩下的金額。

可支配收入需繳稅嗎?

根據定義,可支配收入是稅後收入

美國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23年,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0,326美元。這一平均數字顯著未反映出最富有的20%和其餘人的收入差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報告稱,美國最富有的20%的人口賺取的收入幾乎是最底層20%的九倍。

儲蓄的可支配收入比例稱為什麼?

儲蓄的可支配收入比例被稱為平均儲蓄傾向(APS),也稱為儲蓄比率。這指的是一個人口的總收入中被儲蓄而非消費的比例。計算APS比率的方法是將總儲蓄除以可支配(稅後)收入。

總結

可支配收入是繳納所有稅款後剩下的金額。所有產品和服務包括租金或按揭付款、食物和公用事業費用都來自於可支配收入。剩下來用於需求(相對於需要)的部分被稱為可自由支配收入。作為整體社會的一部分,當可支配收入增加時,人們會花費或儲蓄更多,從而推動整體消費增長。消費者支出是需求的最重要衡量標準之一,進而推動企業擴展和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