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APC)衡量的是收入中被消費而非儲蓄的百分比。這可以由想了解資金流向的個人計算,也可以由想追蹤整個國家消費和儲蓄習慣的經濟學家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消費傾向都可以通過將平均家庭消費(或支出)除以平均家庭收入(或收益)來確定。

關鍵要點

  1. 收入,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的,都必須被消費或儲蓄。
  2. 平均消費傾向是消費的收入百分比,而平均儲蓄傾向是儲蓄的收入百分比。
  3. 較高的平均消費傾向意味著更大的經濟活動,因為消費者在需求商品和服務。
  4. 相反,較低的平均消費傾向意味著經濟放緩,因為需要的商品減少,工作穩定性面臨風險。
  5. 平均消費傾向在隨時間追蹤或在國家或個人之間比較時最具信息性。

理解平均消費傾向

從廣義上的經濟觀點來看,較高的平均消費傾向一般對經濟有利。當平均消費傾向高時,消費者儲蓄較少,更多地花在商品或服務上。這種增加的需求推動經濟增長、企業擴展和廣泛的就業。

低收入家庭通常被認為比高收入家庭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費傾向。低收入家庭可能被迫將全部收入花在必需品上,剩餘的可支配收入儲蓄較少。相反,滿足必需品後現金流較高的高收入家庭通常擁有相對較低的平均消費傾向。

經濟學家通常通過中等收入家庭的行為來推測經濟前景。這一人群的消費和儲蓄模式通常表明他們對個人財務狀況和整體經濟的信心或悲觀程度。

當以小數表示時,平均消費傾向的範圍是從零到一。零(或0%)意味著所有收入被儲蓄。一(或100%)意味著所有收入被消費。

消費傾向與儲蓄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的總和始終等於一。家庭或國家必須花掉或儲蓄所有收入。

平均消費傾向的倒數是平均儲蓄傾向(APS)。該數字僅為收入減去支出的總和,結果被稱為儲蓄率。

值得注意的是,儲蓄率通常基於可支配收入,或稅後收入。個人計算自己的消費和儲蓄傾向時,也應使用可支配收入數據,這樣更為現實。

平均消費傾向的例子

假設某國的經濟在前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於其可支配收入5000億美元。經濟總儲蓄為3000億美元,其餘的則花在商品和服務上。

該國的APS被計算為0.60,即3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這表明經濟將60%的可支配收入用於儲蓄。平均消費傾向被計算為0.40,即(1 – 0.60)。因此,該國將40%的GDP花在商品和服務上。

APS可以包括退休儲蓄、房屋購置和其他長期投資。因此,它可以作為國家金融健康狀況的代理變量。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美國家庭在2022年3月平均儲蓄了其可支配收入的6.2%。這比三個月前降低了超過2%。

特殊考慮

邊際消費傾向(MPC)是一個相關概念。它衡量的是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化。

假設前一個例子中的國家GDP增加到7000億美元,其商品和服務消費上升到3750億美元。該國的平均消費傾向上升到53.57%。

該國的消費從2000億美元增加到3750億美元。相反,該國的GDP從5000億美元增加到7000億美元。該國的邊際消費傾向為87.5%(即,3750億美元-2000億美元/ 7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邊際消費傾向衡量的是一個實體如何利用其資金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87.5%的新增長被進一步消費。

什麼是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是一個衡量收入中有多少被消費而非儲蓄的經濟指標。會選擇某個特定實體,如個人、收入階層或整個國家。平均消費傾向衡量的是與消費相比的儲蓄金額。

經濟學家使用平均消費傾向來預測未來的經濟增長。當平均消費傾向較高時,更多的人在花費更多的錢。這通過產品需求和工作創造推動經濟增長。

如何衡量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可以以百分比(60%的收入被消費)或小數形式報告(平均消費為0.6)。平均消費傾向通常在與自身隨時間比較或實體之間比較時最有用。例如,美國公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可以隨時間追蹤或與加拿大公民進行比較。

如何計算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通過將一個實體的消費除以實體的總收入來計算。這是一個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比率。

平均消費傾向意味著什麼?

平均消費傾向是一個經濟測量,表示特定實體花費了多少收入。這個實體可以是個人或國家。如果實體具有較高的平均消費傾向,則意味著他們將收入中較大比例用於購買物品,而非儲蓄以備未來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