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看漲價差

牛市看漲價差是一種期權交易策略,涉及兩個看漲期權(call options)。這種策略在交易者預期某一標的資產價格會適度上漲時使用。

關鍵要點

  1. 牛市看漲價差是一種期權策略,用於當交易者預測某資產價格會有限度地上升。
  2. 該策略利用兩個看漲期權來創造一個由較低的行權價和較高的行權價組成的範圍。
  3. 牛市看漲價差可以限制擁有資產的損失,但同時也會限制收益。

如何管理牛市看漲價差

牛市看漲價差的目標

牛市看漲價差的目標是從標的資產價格的適度上漲中獲利。

如果標的資產價格適度上漲並在到期時接近或超過較高的行權價,此策略將達到最高盈利。然而,如果價格下跌或沒有顯著上漲,此策略將承擔虧損,虧損僅限於建立價差所支付的淨權利金。

牛市看漲價差的構建

  1. 識別標的資產:交易者首先識別他們認為會升值的標的資產。期權的標的資產包括但不限於股票、指數或貨幣
  2. 買入看漲期權:交易者接下來會在選定的標的資產上購買看漲期權。看漲期權賦予您在特定日期(到期日)之前以特定價格(行權價)購買該資產的權利(但不是義務)。如果標的資產價格高於行權價,該期權被認為是價內期權(ITM)。
  3. 賣出看漲期權:同時,交易者會在相同標的資產上賣出具有相同到期日但行權價較高的看漲期權。如果標的資產價格低於該看漲期權的行權價,該期權被認為是價外期權(OTM)。交易者從賣出期權中獲得的權利金有助於抵消步驟2中購買期權的費用,從而降低整體投資風險。
  4. 監控倉位和市場:在建立牛市看漲價差後,交易者需要監控期權價值、標的資產價格以及整體市場。在這種期權策略中,目標是資產價格上漲,從而使交易者從購買的看漲期權價值增長中獲利,而賣出的看漲期權將無價值到期。
  5. 平倉:隨著到期日的臨近,交易者需要決定是否執行期權或通過賣出長期看漲期權並回購短期看漲期權來平倉。如果標的資產價格高於賣出的看漲期權行權價,交易者將實現最高盈利。

需注意的是,牛市看漲價差的最高利潤是兩個看漲期權行權價之間的差額再減去支付的淨權利金。最大虧損限於建立價差所支付的淨權利金。

牛市看漲價差的範例

這是一個牛市看漲價差的範例,需注意,該範例未考慮交易成本或稅費,這些會影響策略的盈利能力。

一位交易者識別到標的資產為一隻名為ABC的股票。ABC當前交易價格為$50,交易者認為該股票在下個月會適度上漲。於是,交易者決定設置一個牛市看漲價差來從預期的價格上升中獲利。

交易者將購買一個行權價為$50的一個月到期的看漲期權。由於行權價等同於當前交易價格,這稱為平價期權。該期權的權利金或費用為每股$3。

同時,交易者賣出相同股票的一個行權價為$55的一個月到期的看漲期權。由於該看漲期權的行權價高於標的資產的當前交易價格,因此稱為價外期權。

這位交易者現在組合了一個牛市看漲價差。

牛市看漲價差的到期價值如下:

到期價值 = Max [(St – XL), 0] – Max [(St – XH), 0]

其中:

Max(a,b) = a和b中的最大值

St = 到期時標的資產的價值

XL = 兩個期權中的較低行權價

XH = 兩個期權中的較高行權價

牛市看漲價差的最大虧損為期權支付的淨權利金(即買入的看漲期權成本減去賣出的看漲期權收到的權利金)。根據上例,為$3減去$1,即$2。每個期權合同代表100股,因此總最大虧損將為$2100 = $200。
牛市看漲價差的最大虧損公式如下:

最大虧損 = CL – CH 當 St ≤ XL

其中:

CL = 較低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CH = 較高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St = 到期時標的資產的價值

XL = 兩個期權中的較低行權價

牛市看漲價差的最大利潤

最大利潤是兩個期權行權價之間的差額減去支付的淨權利金。該例中,為$55與$50的差額$5,加上$2的淨權利金,最大利潤為每股$3。總最大利潤為$3100 = $300。
牛市看漲價差的最大利潤公式如下:

最大利潤 = XH – XL – (CL -CH) 當 St ≥ XH

其中:

XH = 兩個期權中的較高行權價

XL = 兩個期權中的較低行權價

CL = 較低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CH = 較高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St = 到期時標的資產的價值

牛市看漲價差的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是購買的看漲期權行權價加上支付的淨權利金。根據此例,為$50的看漲期權行權價,加上$2的淨權利金,總計$52。因此,股票價格需要在到期日前上漲至$52才能達到盈虧平衡。

牛市看漲價差的盈虧平衡點公式如下:

盈虧平衡點 = XL + (CL – CH)

其中:

XL = 兩個期權中的較低行權價

CL = 較低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CH = 較高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優點

  1. 投資者可以從資產價格的上漲中獲得有限的收益。
  2. 牛市看漲價差比單獨購買看漲期權便宜。
  3. 牛市看漲價差限制擁有資產的最大損失至策略的淨成本。

缺點

  1. 投資者放棄了資產價格上漲超過賣出看漲期權行權價的收益。
  2. 收益有限,因為兩個看漲期權的淨權利金成本相對較高。
  3. 牛市看漲價差可以限制損失,但也限制了收益。

波動性對牛市看漲價差的影響

就牛市看漲價差而言,波動性的影響是中立的。這是因為買入和賣出相同標的資產且具有相同到期日的看漲期權的結果。

當波動性上升時,兩個期權的價格趨勢上升。這意味著長期看漲期權的價值會增加,但同時短期看漲期權的價值也將增加。由於此策略中一個期權為長倉,另一個為短倉,因此波動性的變化對兩個期權的影響幾乎互相抵消。

在期權術語中,這通常被稱為「接近零的vega」。Vega衡量期權價格對波動性變化的敏感性。接近零的vega意味著在波動性變化下,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牛市看漲價差的價格變化很小。

需注意的是,牛市看漲價差並不是完全免於波動性變化的影響。具體影響可能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期權是否價內或價外,以及距離到期日的時間長短。

時間對牛市看漲價差的影響

時間對牛市看漲價差的影響,又稱為時間衰減或theta,因為該策略涉及兩個期權:一個長期看漲期權和一個短期看漲期權,因此有一定的複雜性。這兩個期權對時間的流逝反應不同。

隨著到期日的臨近,期權總價值中的時間價值部分減少,這被稱為時間腐蝕或時間衰減。

對於牛市看漲價差中的長期看漲期權,時間衰減是有害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買入的期權價值會減少。這是因為該期權有更少的時間進行盈利移動,因此價值降低。

另一方面,對於牛市看漲價差中的短期看漲期權,時間衰減對交易者有利。隨著時間的流逝,賣出的期權價值會減少,這對交易者有利,因為交易者有該期權上的義務。如果短期看漲期權最終無價值到期,交易者將保留賣出該期權所獲得的全部權利金。

時間衰減對牛市看漲價差的整體影響取決於股票價格與價差行權價的關係。

如果股票價格接近或低於長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則牛市看漲價差的價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因此會虧損。這是因為長期看漲期權最接近行權價,其價值下降速度比短期看漲期權快。

然而,如果股票價格接近或高於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則牛市看漲價差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流逝增加,因此會盈利。這是因為短期看漲期權現在更接近行權價,其價值下降速度比長期看漲期權快。

最終,如果股票價格位於行權價之間,則時間衰減對牛市看漲價差的價格影響不大,因為長期看漲期權和短期看漲期權的衰減速度大致相同。

標的資產價格變動對牛市看漲價差的影響

確實,標的資產價格的變動對牛市看漲價差有顯著影響。牛市看漲價差策略在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時獲利。

如果標的資產價格顯著上漲並在到期時高於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該策略將達到最高利潤。這是因為長期看漲期權的價值增加,而短期看漲期權的價格受到標的資產價格上漲的抵消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標的資產價格適度上漲並在到期時處於長期看漲期權和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之間,該策略仍會盈利,但不如上述情況盈利多。長期看漲期權價值增加,但短期看漲期權價值也開始增加,這減少了整體利潤。

最終,如果標的資產價格下跌或沒有顯著上漲,牛市看漲價差策略將產生淨虧損。如果在到期時價格低於長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這兩個期權均將無價值到期,虧損限於建立價差所支付的淨權利金。

牛市看漲價差中的其他因素

交易者考慮的其他因素包括:

  1. 提前分配的風險:美國的期權,即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前的任何時間行使,而短期期權持有人無法控制他們可能需要履行義務的時間。牛市看漲價差中的短期看漲期權面臨提前分配的風險,尤其是在到期日臨近且標的資產價格高於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時。如果發生分配,交易者可能需要以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賣出標的資產。
  2. 紅利:如果標的資產支付紅利,這可能影響短期看漲期權的提前分配可能性。時間價值小於紅利的價內看漲期權有很大可能被提前分配。
  3. 交易成本:買入和賣出期權的成本可能累積,尤其是交易者使用少量合約時。這些成本可能侵蝕交易者的利潤或增加其虧損。
  4. 市場條件:牛市看漲價差最適合在溫和上漲的市場中使用。如果市場波動性大或處於熊市,此策略未必是最佳選擇。
  5. 到期日:到期日的選擇對牛市看漲價差的結果有顯著影響。如果到期日過於臨近,標的資產可能沒有足夠時間進行預期的價格變動。如果到期日過於遙遠,期權可能更昂貴,策略可能需要更多資本
  6. 行權價的選擇:長期和短期看漲期權的行權價選擇也很重要。行權價之間的差距越大,潛在利潤越高,但潛在虧損也越大。

需注意的是,儘管牛市看漲價差可以限制風險,即最大可能的虧損是建立價差的初始成本,但它們也限制了潛在利潤。交易者在使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