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
在債券交易中,信用利差(也稱為收益率利差)是指相同期限但不同信用品質的兩種債務證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信用利差以基點為單位衡量,1%的收益率差異相當於100個基點的利差。
例如,一張10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為5%,而一張10年期公司債券的收益率為7%,則稱其信用利差為200個基點。信用利差也被稱為「債券利差」或「違約利差」。信用利差允許投資者在公司債券和無風險替代品之間進行比較。
關鍵要點
- 信用利差反映了相同期限的國庫券和公司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
- 債券信用利差通常是經濟健康狀況的一個良好晴雨表——擴大(不佳)和縮小(良好)。
- 信用利差也可指一種期權策略,其中高價期權被書寫,低價期權被購買,且在同一基礎證券上進行。
- 信用利差期權策略應導致淨信用額,這是交易者能夠獲得的最大利潤。
債券的信用利差
債券信用利差反映了相同期限的國庫券和公司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由於美國國債享有完全的信用擔保,它在金融業中被視為基準。美國國債(政府發行的債券)被認為是最接近無風險的投資,因為其違約概率幾乎不存在。投資者對於能夠獲得償還抱有最堅定的信心。
即使是最穩定和評級最高的公司的公司債券,也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的投資,投資者因此要求更高的補償。這種補償即為信用利差。例如,如果10年期國庫券的收益率為2.54%,而10年期公司債券的收益率為4.60%,則公司債券相對於國庫券提供的利差為206個基點。
信用利差(債券)=(1-回收率)(違約概率)
根據債券發行人的信用評級,信用利差會因證券而異。質量較高的債券(發行人違約可能性較小)可以提供較低的利率。質量較低的債券(發行人違約可能性較高)則需要提供較高的利率以吸引投資者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信用利差的波動常常是由經濟條件(如通貨膨脹)、流動性變化和特定市場內投資需求的變化引起的。
例如,當面臨不確定到惡化的經濟條件時,投資者往往會逃往美國國庫券的安全性(買入),往往以犧牲公司債券(賣出)為代價。這種動態會導致美國國庫券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而公司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這種利差的擴大反映了投資者的擔憂。因此,信用利差常常是經濟健康情況的一個良好晴雨表——擴大(不佳)和縮小(良好)。
投資者和金融專家使用許多債券市場指數來追蹤不同種類債務的收益率和信用利差,這些債務的期限範圍從三個月到三十年。一些最重要的指數包括高收益和投資級美國公司債務、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免稅市政債券和政府債券。
新興市場和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發行的債務的信用利差大於政府機構和富裕和/或穩定國家發行的債務。同樣,期限較長的債券的信用利差也較大。
信用利差作為期權策略
信用利差也可以指一種期權策略,交易者在同一基礎證券上購買和出售相同類型和到期日但不同行使價格的期權。所收到的權利金應大於所支付的權利金,從而為交易者帶來淨信用額。淨信用額是交易者能夠獲得的最大利潤。這兩種策略分別是牛市看跌差(交易者預期基礎證券價格會上升)和熊市看漲差(交易者預期基礎證券價格會下降)。
熊市看漲差的一個例子是,交易者以2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張1月50看漲期權,並以5美元的價格書寫一張1月45看漲期權。交易者的賬戶每股淨得3美元(每份合約代表100股),因為他們書寫1月45看漲期權收到5美元的權利金,而購買1月50看漲期權支付2美元。如果在期權到期時,基礎證券的價格在45美元或以下,則交易者獲利。這也可以稱為「信用利差期權」或「信用風險期權」。
債券中信用利差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公司債券和擁有相同期限的美國國庫券之間的基點差異。一個百分點,即1.00%,等於100個基點。因此,如果公司債券的收益率比國庫券高2.00%,則信用利差為200個基點。
信用利差如何影響債券價格?
信用利差是風險差異的結果。公司債券風險高於美國國庫券,因此需要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以吸引投資者。你支付的兩種債券的價格可能相同,但你會承擔較高的公司債券風險,這意味著你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你在信用利差上會虧錢嗎?
與任何投資策略一樣,存在風險和虧損的可能性。在信用利差策略中,如果所收取的權利金少於支付的權利金,你可能會虧錢。
總結
信用利差相對簡單——兩種到期時間相同但風險不同的債務證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風險較高的債券通常具有較高的收益率。信用利差這個術語也指涉及購買一個期權同時出售另一個擁有不同行使價格的相似期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