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牆(chinese wall)?

具有冒犯性的術語「中國牆」描述了一種虛擬屏障,旨在阻止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免導致不道德或法律上有問題的業務活動。這個術語因其文化不敏感而受到批評,「倫理牆」被認為是一個更合適的術語,以避免語言歧視。

在美國,企業、經紀公司、投資銀行和零售銀行使用倫理牆來描述在需要保持機密性以防止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多年來,大型金融機構利用倫理牆政策作為自我監管其業務交易的手段,通過在部門之間建立倫理界限。然而,這些努力並非總是有效。因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制定了管理金融機構如何共享信息的規定,並對違反這些規定的公司實施罰款、處罰和法律後果。

關鍵要點

  • 倫理牆是一個商業術語,用來描述在公司內部建立的阻止部門之間信息交換的虛擬屏障。
  • 這堵牆不是實體的,而是虛擬的,旨在防止可能導致道德或法律違規的信息共享。
  • 在金融行業,這種屏障的需求隨著1999年《格雷姆-里奇-布萊利法案》(GLBA)的頒布而增長,該法案廢除了禁止公司結合銀行、投資和保險服務的聯邦法律。

倫理牆如何運作?

在公司內建立倫理牆的政策在投資銀行中很常見。通過客戶關係,投資銀行家經常獲得關於上市公司或即將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上市的公司的非公開重要信息。投資銀行家負責建立信息屏障,以控制機密信息在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其他業務單位之間的流動。

在1999年《格雷姆-里奇-布萊利法案》頒布後,金融行業內部建立倫理牆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該法案廢除了自大蕭條以來一直存在的禁止公司提供銀行、投資和保險服務結合的聯邦法規。GLBA還促成了當今金融巨頭如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的出現。

GLBA因多種原因受到批評,特別是其對消費者的影響及其對2008-2009年經濟危機的貢獻。它通過允許金融服務的合併削弱了消費者保護,可能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和議價能力。GLBA的促進大型金融集團的形成增加了系統性風險,使機構「大而不能倒」,並加劇了經濟衰退。

在互聯網泡沫期間,倫理牆的需求變得更加突出,當時1999年的《格雷姆-里奇-布萊利法案》禁止銀行、保險和金融公司合併,以保護客戶的信息。

倫理牆的示例

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可能有一個企業投資部門,代表一家上市公司計劃收購競爭對手。這些談判高度機密,尤其是因為這些信息的非法內幕交易潛力。然而,該公司在另一個部門的投資顧問可能正在積極建議客戶買賣涉及的公司股票。倫理牆應該防止任何收購談判的信息到達投資顧問。

2002年通過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加強了對內幕交易的防範,進一步強調了倫理牆政策的必要性。

倫理牆的概念在其他行業中也存在。倫理牆可能是臨時的或永久的。例如,如果一個律師事務所同時代表正在進行法律糾紛的雙方,則可以在兩個法律團隊之間設置臨時牆,以防止實際或感知到的勾結或偏見。

為什麼這個術語具有文化敏感性

倫理牆的原始冒犯性術語來源於中國的長城,該長城在古代建造以保護中國免受敵人的侵害。這個術語在1929年股市崩盤後不久在美國開始使用,當時國會開始討論需要在經紀人和投資銀行家之間設置監管屏障。

近年來,這個術語被更廣泛地譴責為文化敏感性不足。在1988年的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vs. Superior Court案中,法官Justice Low詳細討論了這個術語的冒犯性及其對中國文化和商業實踐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這個隱喻甚至是不恰當的。這個術語旨在定義一個雙向的密封,以防止各方之間的通信,而實際的中國長城是一個單向屏障,用來阻止入侵者。Justice Low提出了「倫理牆」這個替代術語。

如何建立倫理牆?

在企業中,當某個人或部門需要對另一部分業務保密信息時,就會建立倫理牆。這些信息屏障在金融機構和法律職業中經常見到。

建立倫理牆的過程涉及哪些內容?

倫理牆可以通過通知高層管理人員任何利益衝突以及業務中涉及的相關或外部方來建立。然後,建立倫理牆以確保信息保密,並不向其他方披露。這樣,在存在利益衝突時,另一方不應訪問此信息,以保護客戶並防止可能導致個人或企業利益的行動。

什麼是《格雷姆-里奇-布萊利法案》?

1999年《格雷姆-里奇-布萊利法案》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金融公司共享其敏感數據和信息的影響。該法案廢除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部分內容,該法案此前禁止銀行提供投資、商業銀行和保險服務。GLBA旨在通過允許這些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合併並在單一控股公司下運營來現代化金融行業。

總結

倫理牆在商業、金融和法律行業中常用來保護客戶的信息不被外部部門獲取,以防止利益衝突。在金融服務行業,倫理牆在互聯網泡沫的高峰期成為焦點,當時的監管變化要求金融公司只能提供一種類型的服務,而不是結合保險、銀行和投資管理業務。

雖然倫理牆這一概念已經遠離其原始、冒犯性的術語,但它仍然是商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確保客戶數據的隱私,同時改善信息共享實踐的披露,特別是在金融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