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席勒本益比/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 Ratio)?

席勒本益比是一種估值方法,使用過去10年的實際每股收益(EPS)來平滑公司利潤在不同商業周期中出現的波動。這個比率由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所普及,也被稱為席勒P/E比率。P/E比率是一種估值指標,衡量股票價格相對於公司每股收益的比值。每股收益(EPS)是公司的利潤除以流通股數得出的結果。

席勒本益比通常應用於廣泛的股票指數,以評估市場是否被低估或高估。儘管席勒本益比是一種受歡迎且廣泛關注的指標,但一些領先的行業從業者質疑其作為未來股市回報預測工具的有效性。

席勒本益比的公式:

CAP比率 = 股票價格 / 10年平均通脹調整後的收益

席勒本益比告訴你什麼?

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擴張期間,利潤會隨著消費者增加支出而大幅上升;但在經濟衰退期間,消費者支出減少,利潤下降甚至可能轉為虧損。雖然周期性行業(如大宗商品和金融業)的公司利潤波動更大,但即使是防禦性行業(如公用事業和製藥業)的公司在深度衰退面前也難以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

由於每股收益的波動也導致市盈率(P/E比率)顯著波動,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衛·多德(David Dodd)在他們1934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中建議,在檢查估值比率時,應使用七年或十年的收益平均值。

關鍵要點:

  • 席勒本益比用於分析公開持有公司的長期財務表現,同時考慮經濟周期對公司收益的影響。
  • 席勒本益比類似於市盈率,用於判斷股票是被高估還是低估。
  • 該比率通過將股票價格與10年期間的平均收益(經通脹調整)進行比較,考慮了經濟影響。

席勒本益比的應用示例

週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比率最初於1996年12月受到關注,當時羅伯特·席勒和約翰·坎貝爾(John Campbell)向美聯儲提交的研究顯示,股票價格的上升速度遠快於收益。在1998年冬季,席勒和坎貝爾發表了他們的開創性文章《估值比率與長期股市展望》,其中他們通過對過去10年的實際收益進行平均(可追溯至1872年),對S&P 500進行平滑處理。

這一比率在1997年1月創下28的記錄,當時唯一可比的高比率發生在1929年。席勒和坎貝爾聲稱,該比率預測市場的實際價值在十年內將比當時低40%。這一預測被證明是非常準確的,因為2008年的市場崩盤導致S&P 500從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下跌了60%。

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加強,S&P 500的席勒本益比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穩步攀升,股票價格達到歷史新高。截至2018年6月,該比率為33.78,而其長期平均值為16.80。由於該比率此前僅在1929年和2000年超過30,這引發了關於該比率的高值是否預示著重大市場修正的激烈辯論。

席勒本益比的局限性

席勒本益比的批評者認為,該比率並不十分有用,因為它本質上是回溯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另一個問題是,該比率依賴於GAAP(普遍公認會計原則)收益,而這些收益在近年來發生了顯著變化。

2016年6月,沃頓商學院的傑里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使用席勒本益比預測未來股市回報可能過於悲觀,因為GAAP收益的計算方式發生了變化。西格爾認為,使用一致的收益數據(如營運收益或NIPA(國民收入和產品帳戶)稅後企業利潤),而非GAAP收益,可以提高席勒模型的預測能力,並預測更高的美國股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