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
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是一種由投資者用於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它有助於在相同業務領域中將一家公司與另一家公司進行比較。在某些情況下,它還可以提供對企業價值的更準確視圖。
另一種類似的指標會將折舊添加到這些因素中,稱為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某些分析師使用EBITA和EBITDA來衡量公司的價值、盈利能力和效率。
關鍵要點
- 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從收益公式中移除了所欠稅款、公司債務利息和攤銷的影響,攤銷是按照一定年限分攤無形資產成本的會計實踐。這一指標可提供公司價值的更準確視圖。
- EBITA還可能允許更輕鬆地比較相同行業中的一家公司與另一家公司。
- 作為估值方法,EBITA可能會產生誤導,因為它排除了某些費用。
理解EBITA
EBITA是一個從公司報告期間收集和報告的財務數據中提取的指標。某些分析師和投資者認為公司的EBITA能更準確地反映其實際收益,因為它從公式中移除了所欠稅款、公司債務利息和攤銷的影響。
有些人還將其視為公司運營效率的指標。
EBITA與EBITDA
EBITA不如EBITDA常用,後者在計算中添加了折舊。折舊在公司會計中是逐步記錄公司有形資產價值減少的過程,這是一種計算設備和設施等資產磨損的方法。一些行業如公用事業、製造業和電信業,通常需要大量設備和基礎設施的支出,這些支出會反映在其賬簿上。
某些分析師使用EBITA和EBITDA來衡量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公司在正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收益。如果資本支出和融資成本從官方收益總額中減去,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會更明顯。
某些分析師認為EBITA和EBITDA都是公司現金流的可靠指標。然而,這些指標往往會誇大公司的現金流。
然而,一些行業需要在固定資產上進行大量投資。因此,使用EBITA來評估重資產行業中的公司可能會因忽略這些資產的折舊而歪曲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EBITDA被認為是更適合評估經營盈利能力的指標。
換句話說,對於沒有大量資本支出的公司,EBITA指標可能會被用來代替EBITDA,因為資本支出可能會扭曲數據。
EBITA與GAAP收益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收益,顧名思義,是由公司及其會計部門接受和使用的一組通用標準。使用GAAP收益可以標準化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許多公司會報告GAAP收益以及排除一次性交易的非GAAP收益。報告非GAAP收益的理由是,大量的一次性成本,如組織重組,可以歪曲公司財務表現的真實情況。因此,有人認為這些不是正常的運營成本。稅息前利潤(EBIT)、EBITA和EBITDA是常用的非GAAP財務指標的例子。
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你應該注意考慮GAAP收益,因為非GAAP收益多少會有些誤導。
計算EBITA
要計算公司的EBITA,首先需要確定公司的稅前收益(EBT)。該數字出現在公司的收益報表和其他投資者關係材料中,然後加上任何利息和攤銷費用。所以公式是:
EBITA = EBT + 利息費用 + 攤銷費用
EBITA和EBITDA有什麼區別?
這些都是分析師用於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標: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和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這兩者都用於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效率或價值。EBITDA更常用,因為它添加了折舊——記錄公司有形資產價值減少的會計實踐。
從哪裡可以找到公司的EBITA?
如果公司沒有提供這個指標(沒有法律要求這樣做),你可以通過查閱公司的財務報表來找到這個數字。查看收益報表上的收益、稅和利息數字;攤銷通常會在運營利潤或現金流報表的附註中找到。計算EBITA的一個捷徑是從運營利潤開始,也稱為稅息前利潤(EBIT),然後加回攤銷。
EBITA有什麼用處?
某些人認為EBITA是衡量公司運營效率的可靠指標。某些分析師會用它來衡量盈利能力,儘管這樣做會產生誤導,因為排除了某些費用。
總結
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A)是分析師用來衡量公司效率、盈利能力和價值的方法之一。雖然它是一種有用的工具,但並不總是能準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大多數公司使用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這是一個更準確的財務指標,但它也有相同的局限性,即通過排除這些費用來掩蓋真實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