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抱是什麼?
熊抱是一個以高於市場價值大幅溢價收購上市公司的提議。這是一種設計用來吸引目標公司股東的收購策略。熊抱用於向不情願的公司董事會施壓,迫使其接受提議,否則可能會惹怒股東。由於熊抱具有非自願性質,熊抱提議者通過提供遠高於目標公司市場價值的價格,使該公司的董事會難以拒絕。
重點摘錄
- 熊抱是一種以溢價收購公司股票的非正式提議,未經董事會同意便公開。
- 熊抱依賴於公司股東對董事會施加壓力,促使其接受提議條件或與提議者進行談判。
- 拒絕熊抱的目標公司可能面臨被起訴或在董事會選舉中受到挑戰的風險。
- 在沒有對未上市股票的要約情況下,熊抱並不保證提議者會以所述價格收購公司。
- 儘管他們允許收購者直接接觸目標公司的股東,但成功的熊抱可能會導致目標公司的高層被解僱。
理解熊抱
熊抱是非自願的收購提議。但要符合熊抱的標準,提議必須包括相對於目標公司股票市值有意義的溢價。由於公司董事會對行使最符合公司及其股東的利益有信託責任,拒絕豐厚的溢價可能會引發訴訟、代理競賽和其他形式的股東行動主義。
熊抱對收購者來說可能是一種昂貴的策略。因此,它們通常發生在目標公司的董事會已經拒絕或預期會拒絕此類進展的情況下,這需要直接向股東進行訴求。
至少,熊抱迫使目標公司的領導層解釋為什麼提議(更不用說市場價值)低估了他們的股票,以及公司打算如何應對低估值。
熊抱使當前管理層處於防禦姿態,並將注意力集中到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某一公司首席執行官在談到這一策略時描述為「逐步、滾動地消磨對手士氣。熊抱的整個理念是它成為不可避免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熊抱提議雖然通常在財務上是有利的,但並不是目標公司的自願行為。
熊抱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熊抱允許收購者直接向股東提出提議,繞過目標公司的董事會。對於收購者而言,這一策略的缺點是它不太可能導致與當前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友好談判,後者可能會尋找被視為更可接受的白武士交易。
熊抱的公司股東受益於高於市場價值的股票價格提議。即使這不會迅速達成交易,熊抱也會對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施壓,迫使其將股價提高到熊抱提出的水平以上。
劣勢
熊抱暗示當前管理層和董事會對友好交易不感興趣。而且在沒有正式出價的情況下,熊抱無法保證克服這種抵抗。
這種收購策略可能會分散目標公司經理和董事的注意力,最終對其業務和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熊抱者本身造成不利影響。無論是直接還是暗示,熊抱都會引起對公司現任管理層和股價的關注。
如果熊抱最終成功,現任經理很可能會面臨新所有者的解僱。他們可能需要依靠更動控制條款觸發的金降落傘(即離職補償協議)來安慰自己。
優點
- 收購者可以直接接觸股東
- 有機會提高交易的股票價格
缺點
- 分散並引起對管理層和股價的關注
- 如果熊抱成功,管理層可能會被解僱
熊抱的實例
當公司的股票表現不佳或收購者對目標公司有高估值時,可能會出現熊抱。
埃隆·馬斯克在2022年4月提出以18%的溢價收購推特(現稱X),這比推特前一年的股價低22%,被描述為一個熊抱。馬斯克最終在2022年10月收購該公司,交易金額為440億美元。公司於2023年4月更名為X公司,平臺於2023年7月更名為X。
更早的實例包括:
- 施樂公司(XRX)在2019年對惠普公司(HPQ)的追求
- Exelon(EXC)在2009年試圖收購NRG能源(NRG)
- 微軟公司(MSFT)在2008年對雅虎的熊抱
這些努力最終均未成功。
熊抱是如何運作的?
熊抱是一種公司用來對多家公司的收購策略。與其他類型的交易不同,熊抱中的收購者直接向目標公司的股東接洽,而不是其領導層和/或董事會。熊抱是非自願交易,包括向股東提供高於其市場價值的提議。股東可以迫使公司接受提議或與收購者進行談判。
公司為什麼要用熊抱作為收購策略?
公司之所以會使用熊抱策略來進行收購,有幾個原因。有些收購者選擇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與目標公司領導層發生衝突。通過向目標公司的股東提出高於市場價值的提議,收購者通常希望董事會和/或管理層會對交易更為接納。
另一個原因是一些公司選擇這條途徑是為了削減競爭。如果目標公司非常有吸引力,可能會有多個有意者。通過提出熊抱的提議,它使得投資者更受吸引,並將其他收購者排除在外。
熊抱信是什麼?
熊抱是一種雄心勃勃的策略,公司用來收購其他公司。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向目標公司董事會和/或管理團隊或公開發送一封信,尤其是在目標公司對提議不接受的情況下。這被稱為熊抱信。發送熊抱信可能是一個聰明的舉動,特別是當提議有明顯的溢價時,因為董事會對股東有信託責任。
總結
惡意收購是企業世界的一部分。熊抱是收購者使用的一種類型的收購嘗試。但與其強行進入公司的董事會或管理層,他們通常會通過向股東提出遠高於市場價值的提議來使事實變得更具吸引力。這樣做,股東可以掌控局面,迫使目標公司的董事會接受提議或與收購者進行談判。